课程 9, 项活动 2
进行中

讲义

课程 Progress
0% 完成
00:00 /

I. 介绍

  作过父母的都晓得孩子有时会弄坏一些东西。也许是一个碟子,一件玩具,或是某个装饰品。不管如何防范,孩子都难免会有失手,弄坏东西的时候。对于这样的情况,身为父母,我们通常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孩子是有意破坏,我们会很生气;特别是他们不留心或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恼火。然而,如果孩子真是无心失手,我们多半不会太在意。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不同的反应﹖我们会有这些不同的反应乃是因为我们考虑到他们的动机,使得我们既有可能不去计较,也许可能会体谅他们的无心之错,或者是表现得很恼怒;完全看我们怎么衡量他们的动机。对成年人而言,我们作伦理抉择也多少类似于此。伦理行为和我们的内在动机是分不开的。我们做每个伦理抉择时,都必须考虑到决定背后的动机,愿望,和意图等这些因素。

  这是我们“依据圣经作抉择”系列的第九课,题目是:存在动机的角度:立志为善。在这一课里,我们会从存在动机的角度,探讨我们内心所存有的动机或意图如何影响我们的道德抉择。

  你应该记得,我们依据圣经作抉择时,所使用的模式是:伦理判断涉及到个人将上帝的话语应用于某个情形里。我们若是按着上帝话语的准则来作抉择,那就是从规范准则的角度处理伦理议题。我们若是用情况处境的角度,就必须注意到所处的环境。当我们考虑到伦理问题里所涉及的当事人,那就是从存在动机的角度来衡量。在这一课里,我们要继续从存在动机的角度来探讨伦理抉择。

  在上一课,我们谈到存在动机的角度时,曾探讨什么样的人才会作出合宜美善的伦理抉择。唯有具有良善本质的人,就是那些因上帝恩典透过信靠耶稣基督,得蒙救赎的人,才能作出合宜的伦理抉择。在这一课里,我们要着重于存在动机的另一个层面:我们的伦理动机。如同我们谈过的,若是要讨上帝的喜悦,良善的人必须为着正当的理由,行合宜的事。他们的动机必须是正确合宜的。

  在这一课里,我们要把立志为善分成三个部份来讨论。首先,我们要谈到动机的重要性,我们会思考如下的问题,好比:什么是动机﹖动机和行为有何关联﹖其次,我们要谈到在符合圣经的伦理抉择里,信心的动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三,我们要着重于圣经鼓励我们所应该具有的爱心的动机。让我们先来看伦理中,动机的重要性。

II. 动机的重要性

  谈到动机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动机这个概念,接着我们要谈到拥有合宜动机的必要性。让我们先来看动机这个概念。

概念

  通常我们讲到动机的时候,会想到两个基本的层面。一方面,动机可以是促成我们采取某个行动,所要达成的目的— 也就是我们希望做成的事。另一方面,动机也可以是我们行动的起因。就前一个层面而言,动机等同于目标,也就是我们探讨情况处境的角度时所谈到的。因此,在这一课里,我们会着重于动机是我们行动的起因。

  就日常生活经历来看,因果关系是众人皆知的观念。例如,若是有人用脚踢球,我们会说球动是因着这一踢,所以球的滚动是脚踢的结果。我们还可以引用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下雨使得地上潮湿;闭上眼睛,我们就看不到东西;整天卖命的工作使得我们非常疲惫等等。

  而人们的动机和行为也类似这样的因果关系。动机是原因,而行动就是由动机导致的结果。

  就这个层面而言,动机乃是促成我们行动的内在倾向。内在倾向可以是我们的人格特质,意愿,感觉,承诺,以及其它引发我们采取行动的内在意向。

  我们粗略的了解什么是动机以后,也必须对这个概念作三个简单的注解。第一,动机通常是复杂、多方面的。

复杂性

  在普通情况下,有许多的人格特质,意愿,感觉,和承诺会一起运作,导致我们作某些伦理抉择。好比说一个作父亲的,每天去工作,赚钱养家。他爱他的妻子和儿女,他愿意供应他们以及他自身衣食住行的需要。然而与此同时,他可能也有些相抵触的意愿,例如想留在家里轻松一下,或是在家里修整房屋,或出去度个假。所有这些内在的意图,以不同程度的张力与和谐存留在他的心里。但是至终,在多数的日子里,这些意愿凝聚成的合成影响,是让他出门去工作。

通常的特别

  其次,有些动机是通常的,有些则是特别的。还有许多的动机却是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例如身为基督徒,我们总是想和失丧的人分享福音的好处,这是一个很通常的动机。我们希望人人能够相信耶稣,希望全世界都能进入上帝的国度。但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希望用特别的方式,向某个特定的人传福音。其它时候,我们的动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我们只是出去,希望能向一些未信的人传扬福音的信息。

察觉和未知

  第三,除了动机的复杂,通常或是特别以外,我们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可能察觉和未知。我们或者相当知道内心的一些动机,但是我们绝对无法全然察觉所有的动机。

好比说一个人吃饭,我们可以说他是饿了,所以要吃饭。饥饿是一个内在的感觉和情况。一个饥饿的人通常知道自己的肚子饿了。

但是心理学和一般的经验也让我们知道,有时人吃东西是因为他很不快乐,想要得到安慰。在这些情况下,人吃东西,通常不晓得他们内在动机是想要得着安慰,想要遏制那种不快乐的感觉。

  谈过了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它们的复杂性以后,我们现在来看拥有合宜动机的必要性。为什么在伦理抉择里,动机是这么重要﹖

必要性

  非常不幸的是,基督徒经常会落入这样一个陷阱里,认为有道德伦理的生活只是需要在外面行为上顺服上帝的旨意。我们误以为上帝不会追究我们里面是否具有合宜的动机和意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有时是因为外在的行为比较容易查看和纠正;有时是因为我们的牧者和教师不断的提醒引导我们去注意自身的行为,而忽略查看自己内在的意愿与委身承诺。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无论如何,圣经讲的很清楚,若是要真正有道德操守,我们敬虔的行为必须是根植于我们有内在敬虔的动机。

  我们行事必须要有合宜的动机,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以三个方式来探讨。第一,我们要查看圣经所说的,美善的工作是源自我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我们要探讨圣经对假冒为善的斥责。第三,我们要谈到基督徒的美德,是良好伦理动机的根源。让我们先来看美善的工作源自我们的内心这一点。

内心

  圣经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描述人的心思。就我们关乎伦理的探讨,我们认为心思乃是我们内在深处的意念,也是动机的起源。或者就我们先前所提到的,心思乃是我们内在的意向。其实在圣经里,这类词语概念之间有许多的相似重迭之处,诸如“心思”,“意志”,“意念”,“灵”与“魂” 等等。

  例如历代志上28章9节所记载的,大卫就是把动机和心思相联在一起:

我儿所罗门哪,你当认识耶和华你父的上帝,诚心乐意地事奉他;因为他鉴察众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历代志上28章9节)

在这节经文里,大卫教导他的儿子所罗门,讲到顺服上帝是源自我们心里深处,这样的意愿是出于诚心和乐意。上帝不只在乎我们外面行为的顺服,也要我们每个心思,每个意念都真诚的委身于祂。祂所看重的诚心顺服,是来自我们最深的意念和渴望。

  圣经里也多处提到顺服应该来自良善的动机,例如申命记6章5和6节;申命记30章2到17节;约书亚记22章第5节;列王记上8章61节;诗篇119篇34节;马太福音12章34和35节;罗马书6章17和18节;以弗所书6章5和6节;以上所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旧约和新约各选一段经文为例。

  首先让我们来看申命记6章5和6节: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 我……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申命记6章5-6节))

  我们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到,上帝希望祂的百姓能全心全意的爱祂。上帝要祂的诫命是写在他们的心上,好让他们可以从心里愿意顺从。

  新约也是如此要求。我们来看罗马书6章17和18节所写的:

感谢上帝!因为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 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罗马书6章17-18节)

译为心里或全心的这个希腊词是ek kardias。若是直译的话,可以说是发自心里。保罗在此是教导,上帝所要的全心顺服,乃是从心里流露出来的顺服。

  我们已经探讨了合宜动机的必要性,因为美善的工作必须从心里发出。现在要来讨论,在作出合宜的伦理抉择时,我们需要有合宜的动机。我们要看圣经是怎么说假冒为善。

伪善

  圣经用不同的描述讲到假冒为善,不过我们谈的假冒为善特别是着重于道德的徒有其表。若是我们外表的行为仿佛符合上帝话语的要求,可是内心却不是如此的话,我们就是假冒为善,这样的行为是无法讨上帝的喜悦。在马太福音6章2到16节,耶稣是这样教导我们:

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马太福音6章2-16节)

  施舍,祷告,和禁食都是美好合宜的行为。可是在以上所提的例子里,耶稣却谴责他们所作所为是假冒为善,因为他们内在的动机是骄傲而不是真正的爱上帝或者是爱邻舍。圣经谴责这些虚假伪善的邪恶动机,以此教导我们良善的行为必须出自良善的动机。

  我们要注意的是,假冒为善不仅限于那些虚伪的不信者,即使基督徒也会有内外不一致的情形。可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约加拉太书里记载的,那些信主的犹太人对待外邦信徒的态度。那些信主的犹太人已经不再遵守许多传统的犹太习俗,他们知道因着基督的受死和复活,使得他们应该以新的方式,来应用旧约里的一些法则规矩。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要保持一些过时的传统,好让他们自己似乎比教会里的外邦信徒更有尊荣和地位。

令人讶异的是,使徒彼得和宣教士巴拿巴也曾是一同装假的人。我们从使徒行传第10章和13章的记载,知道彼得是第一个把福音带给外邦人的使徒,而巴拿巴是起初几个到外邦地区宣教的人之一。可是他们居然也有这样的行为。我们来看加拉太书2章11到13节,保罗怎么叙述当时的情况:

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加拉太书2章11-13节)

  因着这种装假的行为,保罗当面谴责彼得,指出彼得原先也和外邦信徒所行一样,没有奉行犹太规矩,因为彼得心里明白,在基督里,外邦人和犹太人都是一样的。但为了怕失去犹太人对他的尊敬,他宁可回避,不与外邦人一起,好像那些外邦信徒比不上犹太基督徒。彼得的装假行为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要保持人对他的尊敬,而不是敬虔的尊荣上帝和祂的教会。

  我们已经谈过了善行必须出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假冒为善,我们现在要来探讨合宜动机之必要的第三个理由,那就是基督的跟随者应该要有的美德。

美德

  简单来说,美德就是值得称赞的美好品德,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具有诸多的美德,就是这人品德里值得赞扬的不同部份。美德与我们所探讨的动机有重要的关联,因为合宜的动机会表现出人美好的品德。圣经列举了一些所谓的美德,但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使徒保罗讲到的圣灵的果子。

  加拉太书5章22到23节,保罗这样描述圣灵所结的果子: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章22-23节)

这个单子也许还不够详尽,不过以上所列,乃是总结了上帝希望祂的子民应该具有的美好品德,其中的每一个都应该是我们内在的性情,驱使我们愿意有合宜的道德行为。从这个层面来看,人的美德等同与行事的动机。

  举例来说,基督徒的爱心,这个美德,会促使我们有爱的举动。同样的,灵里喜乐的人也会受喜乐所驱使去行事。内在和平的人以平和的心行事,而具有忍耐的人行事也带着耐心。如同马太福音12章35节,耶稣所教导的: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马太福音12章35节)

  在这一课余下的部份,我们要着重于爱心和信心这两个美德,因为圣经提到它们是善行的必备条件。为此我们要先简单的说,除非我们具有爱心和信心的美德,并且以此为我们行事的动机,否则我们所作的就无法称之为是良善的。我们来看保罗对哥林多教会是怎么描述爱。哥林多前书13章1到3节,保罗这么写着: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

这段经文明确指出我们的行为必须出自我们内在的爱心;也就是说,我们所行的,若不是出自爱心,上帝就不认为它们是善行。

  同样的,希伯来书11章6节也教导我们信心必须是我们行事的动机。我们来看这个教导: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章6节)

这句经文讲到人的信心驱使我们以信靠的态度行事;唯有如此,上帝才会悦纳我们的行为。

  圣经如此强调基督徒的美德,因为要有好的德行生活,合宜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圣经所教导的每一个美德都应该是我们行事的内在动机。因此每当圣经强调基督徒品德的重要性,它也是在强调这些合宜良善动机的重要性。

  我们已经讨论了人在作伦理抉择时,内在具有合宜动机的重要性。现在要来深入的探讨信心的动机。按信心行事,对我们而言为什么这样重要﹖而且信心如何策动我们行事呢﹖

III. 信心的动机

  所有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信心不论是在新约还是旧约都具有中心的地位;为此在传统的基督教神学里,信心的主题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注点。在这一课里,我们要特别深入探讨的是,信心乃是道德伦理行为的核心动机。我们要察看信心是怎样激发促使我们顺服上帝的话语。

  圣经在多处地方讲到信心是行事的动机,我们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因此我们仅是把讨论的范围限于几个比较基本的层面上,探讨在我们的抉择过程中,信心的动机是怎么永作的。首先我们要讲到得救的信心如何运作;其次我们要讨论人的悔改是信心的一个主要表现;第三,我们要讲到盼望乃是以信心来看待未来。让我们先来看得救的信心如何促使我们得到永恒的救赎。

得救的信心

  为了本课的目的,我们要总结得救的信心,就是同意福音的真理,相信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当然得救的信心绝不只是这样而已,但这个定义乃是帮助我们了解,信心如何成为我们行善的动机。

  圣经以两个主要方式谈到得救的信心。一方面,它谈到信心是起初得救的途径。另一方面,它讲到在基督徒的生命里,得救的信心乃是一个持续的信靠。我们先来看得救的信心是我们起初得救的途径。

得救最初的途径

  当我们谈到得救的信心是起初得救的途径时,我们乃是强调,信心是上帝用来拯救我们的管道。我们可以把信心比喻成油漆刷,工匠用刷子沾油漆,来粉刷房子。让房子得到粉刷的,不是油漆刷,正如信心也不是我们获得救赎的根源。油漆刷只是油漆匠使用的一个工具,用来把油漆涂到房子的墙壁上。同样的,信心也只是上帝用来让祂的救恩临到我们这些罪人的生命里的一个途径。不是我们的信心为我们取得或挣得救恩。恰恰相反,而是基督的生与死为我们赢得了救赎,并且基督借着信心把救恩白白的赏赐给我们。

  罗马书5章1到2节,保罗这么写着: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相和。 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罗马书5章1-2节)

保罗在这里所讲的称义,就是上帝赦免我们的罪孽,称我们为义。这样的恩典最初乃是借着得救的信心,临到保罗和他的读者们。

  蒙上帝称我们为义,是我们得救的最初阶段,那是因着上帝的恩慈,使祂赦免我们的罪孽,让我们承受基督的荣美。这也永远的改变我们的身份。在我们被称义以前,我们是罪人,是与上帝为敌的。但一旦上帝拯救了我们,我们就成为祂所爱的圣徒。而上帝用来拯救我们,称我们为义的途径,就是我们得救的信心。

  在我们起初得救的时候,得救的信心激励我们为罪悔改,并且相信基督是我们的救赎;这些美好的行为就是我们得救的最初表征,唯有真正的得救信心才会激发出这样的行为。

  除了提到得救的信心是我们起初得救的途径,圣经也讲到得救的信心是我们对基督持续的信靠。

不断地委身

  在持续的信靠里,得救的信心乃是继续认同福音的真理,持续相信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它也是继续持守我们起初得救时所具有的信心。这样的认同和相信必然会影响我们所相信的每一件事,例如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社会,以及生活中的每个其它事项。按这个层面而言,得救的信心乃是一个涵盖一切的世界观,它存留在我们心里,影响我们一切的抉择;这是一个激发我们行出良善的活泼信心。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不要把信心想成只是理性的运作,信心不单只是承认耶稣是主,而且我们是因着祂的福音而得救。如同雅各书2章第9节提到的,鬼魔也承认关乎上帝的真理。可是这样的承认并没有拯救它们。

  得救的信心应该还要涉及我们的心思,这内在的意愿促使我们在言行举止上都愿意讨上帝的喜悦。因此,得救的信心的确是关乎理性的运作,但我们的信若是真诚,这理性的承认应该是源自我们的心思,得救的信心会激发每个信徒的生命,使得我们愿意也决心要行出良善。例如创世记15章第6节,如此讲到亚伯拉罕的信心: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世记15章第6节)

这句经文描述当上帝初次与他立约的时候,亚伯拉罕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历世历代也以此来定义信徒的因信称义。要了解这其间的关系,我们要先知道,希伯来文里,动词相信和名词信心是有相同的字根;而且我们也要知道,被称为义,就是被宣告为义。这节经文教导我们,亚伯拉罕乃是借着他的信心蒙救赎,或是被称为义。

  这也是为何使徒保罗要引用创世记15章第6节来证明因信称义的道理。他在罗马书第四章和加拉太书第三章都提到这点;每一次他都是以亚伯拉罕为例,极力申述,解释亚伯拉罕乃是因信得蒙救赎,而这也成为在基督里每个信徒的楷模。按着保罗的教导,更正教的神学家也时常引用亚伯拉罕的例子来证明单是信心,就足以让人被上帝称为义。这样的教导是正确无误的,不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阐释清楚。

  事实上,远在创世记15章所记上帝初次与他立约之前,亚伯拉罕就拥有得救的信心了。根据希伯来书11章第8节,和创世记12章第4节,亚伯拉罕已是按着信心离开哈兰,要行到应许之地-- 在创世记15章记载他被上帝称为义之前,这些事早就发生了。

  创世记15章所记载的立约仪式是在亚伯拉罕到达应许之地以后发生的,离他初次以信心行动,已是相距多年了。准确的来说,亚伯拉罕这时的信心是得救,称义的信心。但那并不是新的信心,而是多年以来亚伯拉罕一直持守,并以此行事为人的同一个信心。因此当保罗以创世记15章的事例作为我们的典范时,他不单只是讲到透过信心我们起初所蒙的拯救,他也是讲到每个信徒应该如同亚伯拉罕那样,继续认真持守这个得救的信心。保罗在加拉太书2章20节这么写着:

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章20节)

  还有希伯来书10章38到39节,作者这么引述旧约,将之应用于初代教会的情况:

我的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 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希伯来书10章38-39节)

那些因相信而得救的人—就是持有得救信心的人—是不会退后而沉沦的。他们乃是继续持守在信心的道路上,

  纯正的得救信心应该是我们生命的特质;因此信心若没有存留在我们里面,那就不是纯正的得救信心。还有,纯正的得救信心会激发我们行善,因此我们若不想行善,我们的信心就是假的;而虚假的信心无法拯救我们。如同雅各在雅各书2章17到18节所写的:

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雅各书2章17-18节)

基督徒终其一生,都要借着美善的行为把得救的信心表现出来。

  希伯来书第11章有时被称为是“信心的群英榜” 。这一章总结许多旧约信徒所持守的纯正信心,要我们以他们为典范。希伯来书11章强调这些人是因信而生,不只是最初得救的信心而已,而是终其一生的信心;并且他们内在所持守的信心,也促使他们行出许多美好的事情。

  例如希伯来书11章第4节,我们看到亚伯的信心促使他献出让上帝喜悦的祭,亚伯认同上帝有权柄决定祂所悦纳的祭,而亚伯也相信,如果他照着上帝的旨意去行,上帝必然会祝福他。就因着这样的信心,亚伯愿意向上帝献上他看为极其宝贵的祭物。

  希伯来书11章第7节提到挪亚的信心驱使他去建造方舟,并且向当时的人指出他们的罪行。挪亚认定上帝要借着方舟救他和他的家人,使他们不会遭受到洪水的毁灭,他也相信上帝会用这个方式拯救他。这样的信心驱使挪亚愿意承担建造方舟这样艰难巨大的工程,也向周遭的人传上帝救赎的福音。挪亚必须长期忍受邻居朋友对他的嘲笑,因为他坚信上帝所言乃为真实,而且如果那些人愿意相信上帝,主同样也会救赎他们。

  我们从希伯来书11章17到19节的记载也看到亚伯拉罕的信心促使他遵从上帝的命令,献他的儿子以撒为祭。亚伯拉罕同意上帝有权柄取以撒的命,他也相信上帝会因着他的行为,而祝福他和以撒。他的信心是如此坚定,以至他相信上帝能够让以撒从死里复活。上帝按着祂的恩慈,至终悦纳亚伯拉罕的信心,没有让以撒死亡。

  希伯来书11章25节告诉我们,即使身为法老家的一份子,有权利享受美好的待遇,但摩西的信心却驱使他愿意认同那些为奴的以色列人。摩西愿意放弃奢华的生活和权柄,因为他相信真正的祝福是来自于上帝;也因着相信上帝会拯救他们脱离奴役的捆绑,摩西甘愿成为受奴役的以色列族中的一员。

  除此以外,11章的33到38节也记载了旧约一些圣贤们的信心,驱使他们制服邦国,行了公义,逃脱致命的危机,在争战中得胜,忍受折磨,勇敢受刑,承受许多逼迫和酷刑。他们之所以能够坚忍不拔,至终得胜,是因为他们坚信上帝是以恩慈良善对待他们,也相信祂是他们的救赎者。这样的认同和相信坚固他们,使他们期盼并且看重上帝的喜悦,过于生命中其它的事物。

  现今对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我们必须一生中持守我们的信心,相信上帝所宣告的,诚心信赖上帝的祝福和拯救。

  如同我们在前几课提到的,那些缺乏得救信心的人—就是世上那些不信的人—他们拒绝上帝的真道,不愿意相信祂。因为他们是被罪所奴役,所以他们否认上帝的良善和主权。他们弃绝上帝给予的救恩,只是受驱使继续犯罪。

  但是当我们真正相信上帝所宣告的,彻底相信祂,我们马上就知道一切的喜乐和应许都是从祂而来,也明白顺服祂的旨意是蒙受各样祝福的途径。也因此我们的信心会驱使我们愿意行善。

  了解了什么是得救的信心以后,我们现在要来探讨基督徒生命里,信心的动机运作的第二个方式是悔改。

悔改

  圣经讲到悔改,是我们诚心相信,而且弃绝并转离我们的罪。那不只是相信并且承认我们是个罪人,也不只是对我们的罪觉得难过懊悔。当然悔改的确是包含这些意识,但除非我们真的转离我们的罪,趋向良善,我们就还不是真正的悔改。

  就圣经而言,悔改和信心是一体的两面。信心是转向基督,悔改是转离罪恶,这两个转变其实是同一个动作,其间的差别只是从角度上而言,信心是我们正要拥抱和接受的,悔改是我们要抛弃和拒绝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悔恨、醒悟——这些悔改的内心情感驱使我们做出悔改的行动,而这些悔改的心思感受就是信心的表现;因着信心,我们赞同悔改是接受福音必不可少的部份,也是因着信心,我们相信当我们悔改的时候,上帝会赦免我们。

  我们可以用外邦人哥尼流的信主为例。他的事迹是记载在使徒行传第10章,提到彼得受差遣,去向哥尼流全家传福音。当彼得还在讲说的时候,圣灵就降临在听道的家人身上,证明他们是有得救的信心。稍后在使徒行传11章里,彼得把这件事情报告给耶路撒冷的教会,从教会的反应我们可知悔改和信心是同等重要。使徒行传11章18节如此记载教会的反应:

教会归荣耀与上帝,说:“这样看来,上帝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使徒行传11章18节)

因着诚心悔改的心志,使得哥尼流愿意归信基督。事实上,得救的信心与悔改是紧密连结的,以至对教会而言,所谓归正就是回转归信都可总结为悔改。

  同样的,施洗约翰也把悔改的心和信心的运作等同并论。当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到他那里要受洗的时候,约翰劝诫他们要行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良善行为。马太福音3章第8节,施洗约翰这样指示他们: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马太福音3章第8节)

约翰所施行的悔改的洗礼,对人应该是会有一生的影响。这洗礼的意义是要人离罪回转,从此开始行善。对约翰而言,真正的悔改会驱使人行善。

  使徒保罗也有同样的教导。当他站在亚基帕王面前,解释他为何会被监禁时,曾提到悔改和行善,以此来总结福音。使徒行传26章20节,保罗这么说:

我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使徒行传26章20节)

再次我们看到悔改和归向上帝是一体的两面。我们的心若真的悔改,就会驱使我们转离罪恶,行出上帝所悦纳的行为。

  圣经里记载许多深刻的悔改事例。例如路加福音19章第8节记载税吏撒该的悔改。当他相信基督以后,就不再讹诈人,愿意将一半的财产分给穷人,而且对于那些他曾诈骗的人,以四倍偿还他们所损失的。他转离偷窃的罪,持着信心,愿意为善。

  使徒行传第9章也提到使徒保罗的悔改,他懊悔自己对教会的逼迫,转而成为一个传福音,大有见证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四处传讲福音,谦卑的寻求那些他曾逼迫的人对他的接纳。他从自己逼迫教会的犯罪中回转,一生信靠事奉基督。

  在撒母耳记下12章,我们读到大卫受了先知拿单的指责之后,他的悔改。大卫与拔示巴犯了奸淫罪,还设计谋害她的丈夫乌利亚,以此遮掩自己的过犯。但是当大卫承认自己的罪,并且为罪痛悔时,他也是转向信靠上帝,愿意从此按上帝的旨意而活,他的信心表现于称颂上帝赦免他的罪,并教导其他的人也要悔改。他甚至将他的悔改记录在圣经最伟大的忏悔诗篇里,就是诗篇51篇。诗篇51篇12到14节,大卫这么写着: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乐,赐我乐意的灵扶持我,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过犯的人,罪人必归顺你。上帝啊,你是拯救我的上帝;求你救我脱离流人血的罪!我的舌头就高声歌唱你的公义。(诗篇51篇12到14节)

在大卫一生里,悔改使得他欢欣,乐意顺服上帝,将上帝的话语教导人,并且歌颂上帝的恩典。

  大卫悔改的例子对于基督徒而言格外的重要,因为大卫在犯罪之前,是个对上帝坚信不移的人,也是信心的榜样。未犯罪之前,大卫屡次在生活中显出对上帝的信心,上帝也祝福大卫,提拔他,从卑微的牧童身份,成为一个大能的勇士,最后成为以色列国的君王。但似乎在大卫的信心屡次被试验而最蒙上帝悦纳的时候,他却犯了严重的罪,成了一个奸淫犯和谋杀犯。现代的基督徒也同样可能会犯这些可憎的罪。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中,第82个问答总结了这个圣经教导。82问答的问题是:

人有无可能全然遵守上帝的诫命﹖

回答是:

自从人类堕落以来,无人在今生能够全然遵守上帝的诫命,反倒是在每天的思想言行中经常违背。

每天我们都会犯罪,也因此每天我们都有机会,也必须为罪悔改。

  你可能知道,在公元1517年,神学家马丁•路德因着在威登堡教堂门口张贴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而开始了改教运动。不过你是否知道他的论纲里的第一条是什么﹖那个条款很简单,就是:

当我们的主耶稣说:你们要悔改。祂乃是呼召信徒们一生过着悔改醒悟的生活。

  基督徒的人生是因信而活的人生,因此也必须是不断悔改的人生。当我们靠着上帝的应许每天举步向前的时候,我们不时会有所回顾。我们发现自己经常会得罪上帝也得罪人,而悔改就促使我们祈求上帝和他人的饶恕,并且更正我们日后的行为。坦白的说,要清楚列举并且承认自己所犯的具体罪过是很难受的事,但是倘若我们相信上帝的赦免和救赎,也渴望让祂喜悦的话;就会激励和督促我们愿意谦卑自己,回转离开我们的罪,并且努力追求彰显在上帝国度里的完美公义。

  我们已经讨论过得救的信心和悔改,现在要来看信心运作的第三个层面,就是盼望。

盼望

  圣经以不同的方式谈到盼望。为了切合本课的目的,我们要着重于圣经论到盼望是确信我们在基督的救恩里,将来要成就的一切。

  圣经教导,我们的救赎在今生尚未完全。我们已经被上帝称义,也领受了圣灵,可是我们还没有变得完全,还是常与罪在争战,而且承受疾病死亡的痛苦。我们也还受到今世一切败坏问题的搅扰伤害;直到我们死亡,进入天堂,才不会再受这些问题缠绕,但即使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救赎也还没有完全。我们还在等候耶稣回到地上,将万事万物都更新改变。我们还在期待那荣耀复活的身体,和上帝应许的新天新地。

  在旧约时代,上帝的百姓常被劝勉要期盼上帝将来的救赎。依着这样的模式,新约通常讲到信徒对救赎的未来状况的确信,称之为基督信仰的巨大盼望。例如罗马书8章23到24节,保罗用这些话语描述我们对未来复活的盼望:

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罗马书8章23-24节)

盼望乃是确信,耶稣既然将圣灵给予我们,祂也必然会再回来更新世界,赐给我们其中的产业。正如得救的信心一样,我们这样的期盼也是坚定而明确的。

  希伯来书第6章提到这样的盼望时,也引申到亚伯拉罕对上帝圣约应许的相信。经文提到我们未来的救赎,乃是基于上帝当时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希伯来书6章17到19节,这么写着:

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上帝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希伯来书6章17-19节)

我们的指望不是短暂的愿望和幻想,而是坚固又牢靠,因为上帝已经起誓,要完全成就我们的救恩。

  这样的盼望使得我们在几个方面显出良善的行为。根据贴撒罗尼迦前书5章6到10节,盼望的头盔使得我们儆醒谨守。我们若将这几节经文和讲到上帝的军装的经文加以比较,就会清楚发现盼望的头盔帮助我们节制自守,保守我们免受魔鬼的攻击和试探。因此盼望让我们有理由愿意抵挡罪,以此激发我们行善。

  而且当我们期盼那未来要承受的祝福时,我们明确知道,若我们顺服主,抵挡罪,我们必然会领受极大的祝福。我们也知道这面前短暂的罪中之乐,根本无法

与上帝将来所要赐给我们的永恒福分相比。

  歌罗西书1章5节也让我们知道对未来救赎的盼望使得我们更有爱心,且信心更加坚定。当然爱心和信心本身不单只是良善的表现,也会激发我们乐意行善。因此,借着激发爱心和信心,盼望也成为许许多多善行的根源。

  同样的,贴撒罗尼迦前书1章3节教导我们盼望会增添我们的忍耐,帮助我们存心忍耐,持守信心,并且行出让上帝悦纳的事情。或许,把盼望看为信心的动力,总结的最详尽的莫过于彼得前书1章13到15节。在那里彼得这么写着:

要约束你们的心……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 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得前书1章13-15节)

盼望使得我们在生活各方面都愿意顺服上帝,成为圣洁;并且也让我们愿意忍受苦难,如同耶稣祂自己也经受过的那样。如同希伯来书12章2到3节,我们所读到的:

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 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希伯来书12章2-3节)

  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有过失去盼望的时候。有时我们可能觉得上帝好像离弃了我们,或者我们不确定自己所信的是真实的。无论如何,这种无望的感觉总是让我们很无助,觉得不管作什么都无法改变现状。这样的心情使我们失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让我们面对即使是最简单的事,都觉得难以着手去作。

  身为基督徒,我们若失去盼望,通常就不会去抵挡罪,也觉得忍受生活中的许多苦难挣扎没什么意义。我们甚至可能对人生悲观绝望。但我们的指望若是明确坚定,就会激发我们愿意承受生活中各样巨大的挑战,克服每一个拦阻,因为我们乃是定睛仰望上帝,祂应许会保守眷顾我们。

  我们已经谈过了动机的重要性,也探讨了信心的动机。我们现在要来看本课的第三个主题:爱心的动机。

IV. 爱心的动机

  爱心是基督信仰里最经常提到,但却也是最不被人所理解的概念之一。我们看到爱心是圣经教训的主旨,也被劝导要全心全意爱上帝,要彼此相爱,甚至要爱我们的仇敌。可是与此同时,多数的人却不太知道要怎么作,才能履行圣经所讲的关乎爱的诫命。

  你是否记得耶稣怎么总结旧约的教导﹖祂讲到律法中最大的诫命是申命记6章5节所提的,我们要爱上帝,其次就是利未记19章18节,讲到我们要爱我们的邻舍。耶稣说这两个诫命就总结了全本旧约的教训。马太福音22章37到40节,耶稣这么说道: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章37-40节)

耶稣在此不是说与这两个诫命相比,旧约里其它的诸多律法就不太重要。祂的重点乃是,这两个诫命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们涵盖其它的律法,其它的律法都是 依附在这两个总纲的诫命里。爱上帝与爱邻舍的诫命显出律法该如何解释和应用的基本原则。

  保罗在罗马书13章9节和加拉太书5章14节也教导同样的原则。事实上,爱心应该是所有善行的根源。如果我们所作的不是出于爱心,我们的行为也不能被算为是良善的。

  我们已经知道爱上帝和爱人是很重要的。但究竟这是怎么样的爱﹖它如何激发我们行事为人﹖按着耶稣的教导,爱上帝和爱人就是我们的生活要按照律法和先知的教导,将之正确的解释并且应用在我们的日常情况中。当然在此我们无法探索律法和先知全部的教导,好来理解什么是爱,我们仅以三个基本要素来定义圣经关乎爱的教导。

  我们要总结爱心是忠诚、行动、和爱慕。这三个要素涵盖圣经对爱的绝大部份教导,也在许多地方互补重迭。我们从每个要素的角度来探讨爱,就会学到爱心如何在许多方面激发我们行善。

  就我们对爱的定义,在探讨爱心的动机时,我们要先谈的是忠诚,其次是行动,再来是爱慕。让我们先来看凭爱心行事,乃是忠诚的心态驱使我们向上帝和向人都愿意为善。

忠诚

  我们对忠诚的讨论要分成三个部份。第一是谈到我们对上帝和对人的忠实;第二要谈到我们人生的导向;第三是要发现并且明白我们职责的重要。这些是圣经讲到的关乎忠诚和动机的几个主要方式,也给我们一个稳固的基础来了解到底什么是忠诚。让我们先来看忠实是忠诚的一个重要部份。

忠心

  就许多方面而言,忠实是爱心的基石。如同我们在前面几课谈到的,旧约一贯的描述,就祂的百姓而言,上帝是他们的圣约君王,祂是至高君王或盟主,祂的人民是祂的臣仆或是附庸。而在一个王国里,人民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君王效忠。只是这和爱心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在古时的近东地方,就是旧约时代的世界,通常是以爱来描述盟主与附庸臣属之间的盟约关系。盟主的爱表现于信守着他与百姓订定的盟约。他给予他们保护,为他们施行公义,满足他们生活的需求。这是他向他的百姓显出的爱心。反过来,那些臣属的子民也需要对盟主效忠。他们要[遵从] 他的律令,借着进贡纳税和各样服事来支持他,尊荣他为君王;这是他们向他显示的爱。同样的,百姓之间也要彼此相爱,看自己的邻舍为同胞,互相尊重和关照。

  就爱心的观念来说,古时近东的盟约王国用许多比喻来描述盟主和他的属下彼此之间的关系。盟主或盟约的君王通常被描述成是个父亲,而他的臣属则是他的儿女,如同以赛亚书64章第8节讲到的。或者这样的关系被描述成夫妇的关系,如同耶利米书31章32节提到。当他的子民从这些方面来思想与君王的关系时,就能够了解他对他们的恩慈心态,也明白自己的职责。也因着整个王国好像一个大家庭,百姓因此会看待自己的同胞如同手足。用家庭关系来比喻政治关系,让人们了解忠实诚信是很自然的,那是一个内在的心态,驱使人愿意尊荣,敬重和顺服他们的君王,并且以爱心和怜悯对待自己的邻舍。

  我们可以从申命记第六章的记载了解这个观念,在那里,摩西用爱这个概念来解释以色列民对上帝当有的忠实与顺服。要深入明白,最好是引用全章的经文,不过因着时间有限,我们只简单提出几个重要的叙述申命记第6章第1和第5节是这么说的:

这是耶和华你们上帝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命记第6章第1,5节)

在这一章里,爱上帝被总结成是要遵从上帝的[诫命、律例、和典章] 。在这个总结之后,摩西接着教导以色列百姓要以一些实际的方式显示他们对上帝的爱。

  例如申命记6章13到17节的叙述强调了忠实和顺服。摩西这么写着: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侍奉他,指着他的名起誓。不可随从别神,就是你们四围国民的神; 因为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你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惟恐耶和华你上帝的怒气向你发作,就把你从地上除灭。 你们……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上帝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申命记6章13-17节)

  当然如果认为上帝对我们的爱,就像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待他的儿女一样的话,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我们不顺服他,他就会毁灭我们。但整体的事实是,上帝那如同为父的爱心,正如一个君王对待他的百姓。为父的这个比喻强调了上帝是怎么保护我们,供应和照顾我们的需要,但这仍然只是一个比喻,在那背后更重要的是上帝是个君王,祂的确掌管着我们,有完全的权柄,我们在圣约里有顺服的义务;因此要向祂表达我们的爱,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在圣约里对祂的忠实诚信。

  新约也用许多方式强调这个概念,例如说耶稣是我们的主,我们的王;我们要借着对祂的顺服和对祂教会的忠诚表现我们对祂的爱。我们不能背离祂,也不能在祂之上有其它的效忠对象。我们无法忽视对祂当尽的职责,也不能弃绝或虐待祂所爱的人。我们若是这么作,就是羞辱憎恨祂,也会招致祂的审判。但我们若是忠诚的爱祂,祂也会在祂的国度里给我们奖赏。启示录1章4到6节,使徒约翰以这样的描述开始他所写的这卷书:

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启示录1章4-6节)

这也如同约翰福音14章15节,耶稣所说的: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章15节)

在上帝与我们圣约的关系里,忠实是个美好的品德,驱使我们愿意服事我们的主我们的王,也愿意尊重和看顾那些同样在祂掌管之下与我们一起生活的人。而且相对的,这个圣约也禁止我们在生活中,与其它的偶像或神明有不当的结盟。

  了解忠实这个概念以后,我们接着要来探讨对上帝的爱,使得我们要在人生中有新的导向。

目标

  我们对上帝的忠诚涉及人生中的每个层面,因为没有一个层面是在祂的国度以外,或超脱祂的主权掌管。因着这个缘故,我们的生活必须全面以祂为依归。上帝和祂的国度必须是我们看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追求的焦点,是我们世界观的中心。我们内在必须有这样的意愿,生活里的所思所想,作所为都是为着上帝和祂的子民的福祉。

  如同我们在申命记第6章5节读到的,最大的诫命总结了人的尽心,尽性和尽力;圣经用这些词语并不是意味着人对上帝的爱是出于不同地方,仿佛是把人切割成三、四个不同的部份。经文的本意乃是指着全人的意思。按照希伯来的词汇,心不只是讲到我们的感情,而是全人的中心,包括我们的理性和良知以及性情的其它层面。同样的,尽性就是全部自我的灵魂,包括我们可觉察的思想和潜意识的欲念。而申命记提到的“尽力” ,与其说是我们身体的力量或行动,不如说是对上帝爱心的强度,是我们愿意以全部能力决意爱上帝。因此借着这次词语,圣经劝勉我们要全心全意全人的委身于上帝。

  当耶稣把这个爱上帝的诫命与爱邻舍的诫命相提并论时,祂乃是教导我们也要以同样的爱来爱人,特别是那些一同在上帝国度的子民。这些对上帝对人的委身,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导向,也是我们内在最基本的意愿和承诺。

  当然具有这样人生导向的最佳楷模就是耶稣。耶稣全心全意为上帝,也为着祂所要拯救的人而活。这样的导向驱使耶稣愿意在每件事情上全然顺服上帝,也心甘情愿为祂所爱的人而牺牲自己。我们对上帝对人的忠诚也应当使我们人生有这样的导向,并且驱使我们作出等同于耶稣那样的牺牲。约翰一书3章16节,约翰这么写着:

主耶稣基督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翰一书3章16节)

  当我们以上帝为生命的中心时,这样的导向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抉择,从最散漫的思绪,到我们待人接物,到选择配偶等,我们生活若是不以上帝为依归,自然会选择以其它的人事为主导,例如金钱,权利,世俗的影响,娱乐,或是有吸引力的人。这些主导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所思所行,越来越偏离上帝在圣经所教导我们的。但是我们若在生活中以上帝和祂的百姓为依归,我们就会追求看重祂国度的计划,这也会驱使我们活出讨上帝喜悦的生活。

  谈过了忠实和导向之后,我们现在要来思考,对上帝和对我们邻舍的爱,会驱使我们去发觉活在上帝面前,我们人生每个层面的职责。

责任

  爱使得我们有愿意顺服上帝的态度,并且甘心乐意地服事祂。因此也会促使我们愿意遵守上帝的全部诫命。但是,到底我们应该怎么作才对﹖是找出圣经里所有上帝制定的各种律令典章、所有的诫命法则,然后只是照着字面所言的去行﹖或许应该不仅要顺服圣经里提到的那些特别事例,还要在这些例证之外来服事主﹖归根到底,答案是我们对上帝凭着爱心的忠诚顺服,应该会促使我们用心找出我们对上帝当尽的职责。

要解释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来看十诫。它们是列在出埃及记20章3到17节。那些诫命是:

•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

•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 当孝敬父母,

•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

以上十个诫命里有八个是特别禁止我们作某些事,但没有彻底明示我们应该积极去行的事。因此如果我们认为所当尽的职责就是圣经所明示的那些,那么就只有两个是我们要积极遵行的,就是守圣日,和孝敬父母。同样的,我们也会认为诫命说不可杀人就是不去杀人,不涉及不当的发怒。但这么一来我们就错了,圣经其实是要我们把这些诫命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上。

  举例来说,马太福音5章21到22节,耶稣就给予我们这样的教导: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马太福音5章21-22节)

耶稣在此讲到有吩咐人的话,也就是当时一些解释圣经的犹太文士对百姓的教导。

  如果我们不在上帝面前查看自己的职责,很容易就会觉得上帝的话语只是关乎我们生活中极小的一部份,那么我们对祂的忠诚也会极其有限,甚至还会误认为因着我们现今的环境与圣经的时代如此不同,上帝的法则无法应用在我们生活上,这会使我们疏忽自己当尽的责任,也使得我们不会注意并且抵挡罪。

  但是我们如果在上帝面前认真审查自己当尽的责任,明白在生活中每个层面都要向祂负责,我们就比较会作出蒙祂悦纳的抉择。我们对上帝的敬爱,会使得我们无法满足于只是知道一小部份祂的法则和我们邻舍的需要;反而会激发我们去发掘自己对这位伟大君王和祂的子民当尽的职责,好让我们能以最合宜的方式履行自己的责任。

  讨论过了忠诚,我们现在要来看行动这个主题,就是我们对上帝和对人应当有怎样的行为。

行为

  我们对于行动的讨论要分成两个部份,我们特别要谈到上帝作为的方式是我们行为的榜样。一方面,我们要看上帝救赎恩典的作为,另一方面,我们要看祂普遍恩典的作为。让我们先来看上帝救赎恩典的方式,是我们行为的模范。

救赎恩典

  我们在系列的课程里一直提到,上帝的性情是我们至高的伦理准则。因为上帝永远是按照祂的性情行事,因此祂的所作所为就全然表现出祂的性情。

  这就是为什么圣经常劝勉我们品格和行为要以上帝的性情属性和作为为典范,特别是祂对所爱的人施行的救赎大工。例如申命记第5章13到15节,上帝要以色列人遵守安息日,主人、奴仆、客旅、甚至牲畜都要休息,为的是纪念上帝把以色列全民从埃及为奴之地带出来,让他们从劳役中解脱,得以休息。

  同样的,在马太福音18章23到35节,耶稣教导我们要像上帝那样的饶恕。我们要饶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如同上帝赦免我们一样。而且就像上帝的饶恕是全然的,我们也要出于对人的怜悯,衷心的饶恕他们。

  更广泛的说,圣经教导我们彼此相爱,要像上帝爱我们那样。当然在此,基督是最伟大的模范,祂为我们的罪而死。约翰一书4章9到11节,使徒约翰有这样的教导:

上帝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 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翰一书4章9-11节)

  身为罪人,我们曾经得罪上帝,仇视祂,与祂为敌,本应当接受惩罚,而不是得怜悯。即使如此,上帝还是愿意牺牲祂最爱的独生子,为的是救赎我们。我们也应该仿效上帝的榜样,愿意为他人的缘故而受苦。

  当然我们绝对无法为他人的缘故成为挽回祭,圣经也没要我们这么作;但是圣经教导我们要以像上帝挽回我们那样的爱心去对待他人。我们会很乐意为自己的孩子作牺牲,因为我们珍惜他们的生命胜于自己的。上帝也要我们仿效祂的恩慈那样,看重祂的儿女们。约翰一书3章16到18节,约翰这么写着: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3章16-18节)

  如果我们不效法上帝救赎的恩典那样对待人,我们所谓的‘爱心’ 不过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例如我们会认为穷人理当贫穷,或者照顾他们是别人的职责。我们会很容易把自身的利益置于别人的之上,宁可享受舒适的生活,远胜于辛苦的去帮助别人。

  但是上帝恩慈的榜样使得我们必须献出金钱物质,甚至我们的生命,去照顾保护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它教导我们要全心的爱他们,驱使我们去牺牲,受苦,甚至舍命。

  了解了上帝救赎的恩典以后,我们现在要来讨论上帝普遍恩典的作为,也是我们要效法的模式。

普遍恩典

  普遍恩典乃是神学的一个词语,指的是上帝对那些从未得救的人显出的恩慈。对于我们这些至终要得救的人,上帝的恩典总是导向我们的救赎;但是上帝也施行非救赎性的恩慈,或是普遍恩典,给那些从未得救的人。

  在登山宝训里,耶稣讲到上帝普遍的恩典是祂对全人类表现的爱。确切的说,上帝对人类的爱,没有像祂对信徒的爱那么深入。但是那仍然是真心诚挚的爱,也是我们应该效法的模范。马太福音5章44到48节,耶稣这么教导上帝普遍的恩典: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马太福音5章44-48节)

  如同耶稣所教导的,上帝的完全包括祂对歹人的爱,即使那些人从未信基督的人。上帝以降雨或阳光给所有的人来表现祂的爱,祂是以恩典对待所有的人,不断的以自然的出产和规律性供应人们的需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兴旺。这不是说上帝总是这么恩慈,不是这样的,有时祂也会对恶人施行审判,但通常即使是祂的仇敌,祂也是忍耐而且恩慈的对待他们。

  因着我们爱上帝,我们也应该爱祂所爱的人。按着上帝的榜样,我们的爱也要激发我们以良善对待所有的人,即使是那些恨我们,逼迫我们的人。例如出埃及记23章4到5节,上帝的律令是要我们看顾保护敌人的财物,经文是这么写的:

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驴失迷了路,总要牵回来交给他。若看见恨你人的驴压卧在重驮之下,不可走开,务要和驴主一同抬开重驮。(出埃及记23章4-5节)

这些教导的上下文主旨是讲到公平正直,经文的重点是我们应该以公义待所有的人,包括是那些恨我们的人。

  但是耶稣不只是要我们以公正合宜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仇敌,祂还教导我们要爱他们。我们以公义的心态对待仇敌,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得着公正的保护和福祉,也因为我们爱上帝,祂乃是公义的准则。

  我们不容易有这样的爱心来对待仇敌。我们通常只想漠视他们的需要,甚至很想报复,而且当他们受到不当的对待时,我们会满心窃喜。可是这不是上帝的性情,也不是祂行为的模式。我们若是这么做,只是出于自私的动机,想要让自己称心满意,可是这样的行为乃是依循罪恶世界和魔鬼的模式,不是恩慈怜悯的上帝会有的行为样式。

  你可以想想看,当你和所爱的人吵架,对方可能是你的父母,子女,配偶,或好友。有时这样的争执会让你很生气,很恼怒;但多半的时候,我们的怒气不会盖过我们对这些人的爱。即使对他们生气,我们还是持守与他们的关系,爱他们,不愿看到他们受到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

  在许多情况下,这也是上帝希望我们对仇敌持有的心态,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福祉,而这样真心的关怀应该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上,促使我们以恩慈的心对待他们,为他们祷告,保护他们,以及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供应他们。

  当我们效法上帝普遍的恩典行事为人的时候,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显示这样的爱心,并不会就因此盖过我们对公正的期待。上帝有时是会撤回祂的恩慈,对恶人施行审判。但上帝的审判总是良善而公义的,更重要的是,圣经教导我们爱的重要层面之一就是公正如同诗篇33章第5节所说的:

他喜爱仁义公平;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诗篇33章第5节)

以公义之心抵挡那些恶待我们的人,并非与爱他们不能兼容。在理想的层面上,当我们真的效法上帝普遍的恩慈,我们的企求公平,对上帝的爱,对邻舍的爱,以及我们对仇敌的爱都有显著的相似。因为上帝是公平正直的,祂常用审判来纠正罪人,驱使他们能够悔改和得救。例如撒迦利亚14章16节所所的,上帝对列国的审判是要促使他们悔改:

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撒迦利亚14章16节)

即使我们盼望上帝的公义彰显,我们至终的动机仍是爱,希望上帝的公义能够带来悔改,促使人得生命。

  上帝的爱包含许多的方面,如果我们将之过分的简化,就会误以为在我们盼望对恶人施行公义时,我们就无法同时真正地爱我们的邻舍;或是当我们恨恶世界上发生的邪恶不法之事时,我们就无法爱人如己。但是圣经教导我们,上帝的爱既包括追求正义公平,也包含憎恨邪恶罪行。因此,身为基督徒,在我们要做出爱的抉择时,也要注意将我们对追求公平和憎恨邪恶的部分,包含在我们对全人类的爱里面。这些感受若脱离了爱,就变成是罪了。然而它们若是从爱心发出来,就是公正合宜的,而且也会驱使我们在言行思想上有让上帝悦纳的样式。

  谈过了忠诚和行动,我们现在来看爱慕,这是爱最明显的情绪表达。

爱慕

  基督徒的教师有时讲到圣经里的爱,总以为那只是行动和思想而已。例如有人认为圣经劝导人,不管自己的情绪如何,都应当以积极的行动表现爱心。他们谈到对上帝的爱包括外在行为要顺服上帝的诫命,例如参加教会聚会,读经祷告,安静默想等;而对邻舍的爱包括约束自己的怒气,彬彬有礼,不自夸不张狂等等。但是圣经对于这点,却给我们一个非常不同的看见。我们来读哥林多前书13章1到3节: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

保罗在这里的描述指出,这些行为如果是出自衷心的爱,就是美好合宜的,否则就算不得什么。没有爱,说方言也只是鸣的锣;有先知恩赐,能说预言,明白知识,满有信心,也算不得什么。捐出所有,甚至舍身,也与人无益。爱是我们行动里一个重要的情感层面。缺乏爱慕,我们所作的没有一件事能被视为是好的。

  马太福音15章7到9节,耶稣也给予这样尖锐的评论:

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马太福音15章7-9节)

耶稣的论点很清楚简明:不带爱心的敬畏尊崇上帝就是假冒为善。不管我们是待人还是对上帝,一切的行动都应该出自真诚衷心的爱。

  激发我们行善的爱心,其中含有许多不同的情绪,是我们可以讨论的,但因着时间有限,我们只提到两个。第一,我们要谈到对上帝的感恩;第二,我们要思考对上帝的敬畏。让我们先来看感恩之心如何激发我们要讨上帝的喜悦,并且使我们关怀邻舍。

感谢

  在圣经里,感恩应该是我们对于上帝恩典和慈爱的一个自然而正常的回应,也会激发我们顺服上帝。例如十诫颁定之前是先叙述上帝的慈爱,这样的恩慈使得我们心生感恩之情,也因此愿意遵守给予我们的诫命。出埃及记20章第2节,如此谈到十诫: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出埃及记20章第2节)

当上帝给予以色列人十诫的时候,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被领出来,是上帝对他们施行的最大救赎,在旧约里这个事件等同于新约耶稣的舍命。圣经的作者不断提到这个伟大的事件,为的是激发他们的读者有感恩之心。

出埃及记20章开始是叙述上帝的救赎,接着就是十诫。历世历代的许多神学家注意到这几个诫命可以分成两个部份:首先是一些关乎爱上帝的诫命,以及关乎爱人的诫命。

  因此在十诫里,我们发现对上帝的感恩应该会激发我们对上帝,我们的君王涌出敬仰爱戴,忠诚顺服的心志行为,也会对上帝所爱的受造物和儿女们有关爱的举动。

  新约也教导我们同样的原则。就我们所读的,新约经常提到我们的感恩是基于基督的舍命救赎;但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上帝的恩慈值得我们的爱戴和顺服。如同约翰在约翰一书4章19节所说的:

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

还有保罗在歌罗西书3章17节所写的:

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歌罗西书3章17节)

上帝赐给我们祂的爱子,我们对祂的感谢应当激发我们爱主,奉主的名,并且为祂的荣耀,借着美好的善行表达这样的爱。

  我们不难了解感恩会激发我们采取某些行动。我们生命里多半都有一些值得感恩的人,我们感谢父母的照顾,或者感谢某个师长的教导,也可能对那些把我们从危险患难中救出来的人心怀感激。在这些事例里,我们会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人,甚至可能的话会报答他们的恩情。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很容易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不知感恩的人,对于别人为他们作的一些善事,他们没有感谢之意。我们若无感恩之心,就不会特别想要讨那些帮助我们之人的喜悦。我们反而认为接受他们的帮助,是我们应得的待遇;而且他们的表现若不合我们的期待,我们还会生气恼怒。不知感恩的心态非但不会让我们爱他们,反而让我们蔑视他们。

  显而易见的,身为基督徒,我们对上帝的感谢应该激发我们乐意顺服上帝,帮助那些祂所爱的人。上帝将基督赐给我们,这样大的恩典我们绝对无法全然回报。因此我们的善行不是一种偿还,只是我们对上帝由衷的感谢而引发的爱之回应。那些真心感谢上帝所作所为的人,绝对无法屈身去拜假神,或妄称上帝的名,或作任何不讨上帝喜悦的事。我们承受的是无可比拟的至大礼物,我们怎能不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献给圣约的主﹖

  谈过了感恩如何激发我们行善,我们现在要来看敬畏上帝,也是爱祂的一个心态,并且会激发我们行善。

敬畏

  在现今的教会里,基督徒不常谈到对上帝的敬畏,可能是这个观念被人误解了。现今的基督徒想到敬畏惧怕时,联想到的是惊恐害怕。我们害怕那些会伤害我们的事,害怕那些邪恶、对我们不利的事。当然圣经也常用“惧怕”来描述这类的事。但是信徒对上帝的敬畏却不是这样的。约翰一书4章17到18节,约翰这么写着:

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他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章17-18节)

爱在基督徒里得以完全,这完全的爱就驱走我们的恐惧,因为上帝不会伤害我们,因此当经文讲到要对上帝有正当的敬畏之心的时候,它指的并不是这样的恐惧。我们该有的敬畏,乃是摩西在申命记10章12和13节所描述的。他是这么写着:

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侍奉他,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申命记10章12-13节)

摩西在这里所列举的一些职责虽有些微的差别,但基本上是同一件事。敬畏,遵行祂的道,爱上帝,事奉祂,遵守祂的诫命,都需要他们全心全意的忠于上帝,乐意顺服祂的诫命律令。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敬畏上帝就是对上帝的敬畏,崇敬,尊荣,引发出对祂的仰慕、爱戴,和崇拜。每个真心相信基督的人或多或少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例如在以赛亚书33章5和6节,我们读到这样的劝勉:

耶和华使……你一生一世必得安稳,有丰盛的救恩,并智慧和知识;你以敬畏耶和华为至宝。(以赛亚书33章5-6节)

注意在这里,对上帝的由衷敬畏,绝不是恐惧害怕的情绪,而是真心相信上帝是我们的安稳与救恩。

  在以赛亚书11章2到3节,我们发现这样的敬畏也是弥赛亚的性情。请听先知的描述:

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他必以敬畏耶和华为乐。(以赛亚书11章2-3节)

敬畏上帝不是畏缩, 好像被上帝恐吓而不得不有的回应。相反的乃是一种喜乐的态度。还有当我们读使徒行传9章31节,看到初代教会也有这样的心态。经文这样叙述:

那时……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使徒行传9章31节)

再次我们看到敬畏的心态不是惊恐或慌张,而是与平安、得力、蒙安慰关联在一起。

  对上帝的崇拜敬畏,是活在上帝的同在里的一个心态,是知道上帝是谁,和祂的作为,以及祂对我们的要求。这样的敬畏是一种爱的表达,同时也会激发我们行善。我们因着上帝的伟大与良善而给予由衷肯定与感谢的回应,我们敬爱仰慕祂的性情,也因此激发我们借着行善来尊荣我们所爱的上帝。

  我们若缺乏这样的观点,会对基督徒伦理不在乎而且无动于衷。我们很容易就认为上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也无需太过关注祂给予我们生活的一些准则。我们不会去追求上帝的国度,只专注眼前的世界享乐,如此一来,我们也不觉得需要在生活言行上,遵行上帝的旨意。

但是我们若对上帝有合宜的敬畏,就会激发我们在许多方面讨祂的喜悦。圣经多处提到这样的心态带来的结果,我们发现它们多半集中于旧约里的智慧书里。例如箴言教导我们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1章7节) ,是智慧的开端(9章10节) ,是生命的泉源(14章27节) ,它会增添我们的年岁(10章27节) ,会帮助我们远离恶事(16章6节) ,还有会带来财富、尊荣和生命(22章4节) 。敬畏上帝会带来这许多美好的结果。传道书12章13节如此总结智慧和伦理,经文这么写着:

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道书12章13节)

敬畏上帝促使我们在心思言行举止各方面都想要讨主的喜悦,也使得我们乐意遵守祂的诫命法则,并且以良善对待上帝所爱的受造物。

  因此,我们看到爱为动机会激发我们在许多方面行出美好的事。秉着爱我们对上帝忠诚,使得我们愿意履行对上帝对邻舍当尽的本份;在爱中的行动使我们愿意作荣耀上帝,并且有益邻舍的事情。爱慕之心使得我们乐意事奉上帝,讨上帝的喜悦,并且照顾我们的邻舍。

V. 总结

  在立志为善的这一课里,我们是从存在动机的角度探讨动机的理念。我们起先是讨论动机的重要性,查考在我们作合于圣经的伦理抉择上,动机所扮演的角色。接着我们着重于良善抉择里两个非常重要的动机,就是信心的动机,在我们起初得救和持续的基督徒人生里,它的重要性;还有爱心的动机,这包括对上帝的忠诚,行动和爱慕。

  基督徒在每天的生活中面临许许多多的伦理抉择。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很难了解自身当尽的本份是什么,并且找出相关的事实,从而就更谈不上对我们自身该做的省察。但是,我们若是要作出合于圣经的抉择,就必须努力探索我们内在的意愿和动机,我们必须要确定我们所作每件事情的动机真是出自对上帝的信心,以及对上帝和对他人的爱心。我们若是在心里能清楚持守这样的意愿,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作出尊崇和荣耀上帝的美好抉择。

课程材料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