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1, 项活动 1
进行中

讲章

00:00 /

I. 正典、经文和福音书导论

在这一课中,我们要涵盖三种不同的主题。其中两个是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新约,这我们已经在上一节课开始探讨。第三方面要处理的是福音书本身,因为我们将要直接进入到新约的文献中。前两个课题涉及到一些学者所说的正典和新约圣经经文鉴别。

正典,来自希腊文,意思是「准则」,是指最后被收集,并命名为「新约圣经」的一系列书籍。他们是如何被选中的呢?有哪些没被列入?有哪些被选中?为什么?

II. 新约正典

现在很多人都会听说过罗马天主教会与基督新教对圣经正典的看法有所分歧。甚至可能也听说过「次经」。这是我们已经提过的两约之间时期的一个名称,是指写在新约与旧约中间时期的一些书卷。而这些书卷却并未被纳入正典或犹太人的权威。据我们所知,在一些新兴教会,特别是第三,四和五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开始发展成后来成为众所周知的形态,就是珍惜「次经」,并认为应将之收录为正典。严格地说,这是有关旧约一系列议题的辩论,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必要进入更详细的讨论。

A. 伪经

还有一些在新旧约时期的书籍 ,虽然没有被纳入正典(无论是犹太人或基督徒),却丰富了我们对它的历史、宗教、和文学形式的了解。这些书卷被称为伪经,它们不时会在我们新约背景研究中出现。在新约研究中,我们所关心的是决定辑录这27卷书成为新约,是否曾经有过任何意见分歧,以及通过什么样的程序让这27册书卷成为基督徒所相信的一系列神所默示的权威文献。

B. 新约书卷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早的证据来自大约二世纪中叶, 后来被认定具有权威性的新约书卷的目录开始出现。

在二世纪末,大约主后200年,特土良的时代,有一个观念认为摩西在西奈所领受的约,后来被书面纪录为旧约,经历几世纪之后成为希伯来文圣经。很自然的应该有书面形式的新约,这一点早在旧约耶利米书31章31节已指出,神藉着耶利米预言日子将到,祂要与祂的子民另立新约,祂要将祂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放在他们里面,这明显在旧约圣经时代并不常见。

在文献里面也有提示神向耶稣、使徒和第一代基督徒的启示,被写成书卷辑录成新约。在约翰福音14章26节和15章26节,耶稣应许在祂离开之后,会差圣灵,保惠师,带领他们进入真理,教导他们明白耶稣对他们所说的一切话。因此,从早期基督教神学观念上来说,新约的形成,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进入第三世纪,第四世纪,第五世纪越来越多的从罗马帝国各地的基督徒领袖聚集,甚至召开正式会议,讨论各种基督教教义的问题,往往对那些被认为是异端邪说或错误教导发展提出反对。而圣经正典亦在这些讨论中。所以这个进程并不是一夜之间神向羽翼未丰的教会透露哪27卷书应被列入正典。相反,许多福音派学者认为从很早期开始直至这些书在第一世纪末,第二世纪初形成,这些书卷被广泛认定有别与其他形式的宗教著作。

III. 标准

在讨论过程中,要决定哪些书卷应被包括在内,哪些却要被排除在外,而最终这27卷书被列入圣经正典,究竟是根据什么标准?具体来说,有三大标准,那就是一致性、普遍性和使徒权威 。

A. 一致性

这是什么意思?一致性是指与之前的经文连贯。显然,「新约」是关于耶稣,关于祂发起的运动,关于在基督教历史中祂的第一代追随者的信仰,以及祂对早期个别基督徒及教会的教导。但是,怎样区分耶稣的教导与其他所谓教义和伦理,例如我们上一课提到的诺斯底的基督教形式?有一个很重要的准则,就是这新的启示不会与之前的经文,即旧约圣经及新约其他经文,有任何矛盾。

B. 普遍性

其次,普遍性的标准,是指普遍性或更确切地说,对这些文献的接受已经广泛流传。只在某个派别涌现的文献是没有资格的。这些书在罗马帝国早期必须已经广为流传,正确无误并对早期基督徒有其帮助性和实用性。

C. 使徒权威

第三,使徒性的标准。这即是说,这卷书是否属使徒的著作或为使徒亲密同工的作品。马太、约翰和彼得都位列十二门徒。马可和路加,传统声称他们的教义是分别源于使徒彼得和保罗的。虽然希伯来书的作者尚存争议——在我们导论课上已经留意到——所有可能的人选,全部都是使徒保罗的亲密伙伴。

D. 被剔除的书卷

什么类型的书被剔除?第二世纪教父作品,是一系列正统,容易,已翻译,通俗的写作,它们被剔除,主要原因并不是当中有任何虚假的教义。而是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已远超使徒及其跟随者的时代。所谓的新约次经,是不早于三世纪的作品,并跨越几个世纪以后,是福音书、行传、书信的一些补充,或次经试图填补新约记录中存在的空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历史价值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已经提到的诺斯底主义著作,其他异端,或者被认为是虚假的教导,在某些宗派圈子出现。其中最有名的,并在近年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就是多马福音。它包含了耶稣114篇语录,采用记叙的手法但很大程度并没有关联,声称是耶稣向门徒的启示,当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与福音书 (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相似,大致有另外的三分之一与福音书不对应,但却不是非正统的教义,而最后大约的三分一却清楚地是源于诺斯底。

虽然有少数学者推测,也许在多马福音里面有小部分的语录,可能反映耶稣真实的教导,却被拒于正典之外。因为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在历史上能够为正典中门徒的教导作出准确的补充。

IV. 经文的准确性

从正典的讨论,我们发现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有的文献——新约经文;就是神真正向我们启示的新约?二千年后,这些经过整整数世纪的抄写,那些原来包含在那27卷书里面的信息,仍然准确无误吗?我们必须坦白承认,我们对作者的手稿并不熟悉,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相信任何一个抄本就是作者亲笔的书写。

A. 经文佐证

另一方面,新约圣经是迄今众古代文献中有最多佐证的古典著述。已知的最早的新约部分抄本是来自主后125至140年的一个约翰福音的零碎经文的抄本。而许多学者认为约翰福音成书于主后90年,就是在这些文本抄写成不到三十、四十、五十年之前。到新约时代末,全部福音或者所有书信都已经存在,只有少数的经节因被撕去或有破洞而遗漏。

B. 较早的翻译

到第四和第五世纪的时候,我们开始找到一些完整或近乎完整的新约抄本。有趣的是,在新约圣经翻译的历史中,新约圣经六个最古旧最可靠的全部或大部分抄本,直到最近几个世纪才被发现。当宗教改革的时候,第一本英语圣经:英王钦定版就是当时的产物,而比它早一点的,有在德国的路德圣经,还有西班牙语圣经及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而不仅仅是多年沿用的拉丁文。在所有这些翻译里面,许多都是非常认真仔细的,那时还没有这些古旧可靠近乎完整的新约抄本。但在后来却发现了这些较早文本与后期文本经文存在一些显著差异。今天,那些沿用现代语言翻译的会加上注脚或旁注以提出经文上的差异,使今天的读者能看到经文上的差别所带来最有趣和最重要的地方。

C. 现代翻译

在英语世界,无疑最广泛认可和常用的三个新教圣经译本,就是新美国标准圣经(NASB)、新国际版圣经(NIV),以及在最近几年再次修订的修订标准版圣经(RSV),而被称为新修订标准版(NRSV)。所有这些绝大多数现代语言翻译文本的变改,包括了一些非常小的错误拼写,单词或字母或重复的遗漏,这些都很容易纠正,甚至这些改动并不起眼。有时会发现有一些神学上显著的差异,这有可能是早期基督教文士有意无意之下试图理顺在文本中的明显难题。

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新约圣经的全节或一节里面的部分出现问题,而只有两个在经文上有争议的实例。其中一个具有很大的争议就是马可福音16章9至20节的较长结尾,以及在约翰福音7章53节至8章11节的一个行淫时被捉的妇人的故事。圣经鉴别大致对这两段经文是出自马可或约翰抱有怀疑的态度。马可福音的较长结尾部分存在一些神学上潜在的问题:门徒被承诺他们能拿蛇或喝他们的毒液,也不受伤害。

在约翰福音那被捉的行淫妇人的故事,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真实事件——这一故事看来又保留了耶稣生平的真实事迹——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重要的是,除了这两段经文及偶然一节经文或一节经文里面的一部分具有争议(例如,较长结束的主祷文)没有任何经文存在一些基督教教义的争论,而97%到99%的新约经文是可靠可信的。

历史上,几乎总是认为仅有原稿,而不是那些透过所谓完整系统保存下来的文本,才拥有无误基督教教义的启示。不过,透过神的预备,祂似乎把经文很好的保存下来;让人,尤其是那些依靠最新最可靠的语言翻译的,不会落入谬误解释。我们拥有从神旨意形成的新约圣经,我们有非常准确的能力去重建希腊原文,进而去了解经文内容及一些仍然未能确定的地方。

V. 福音书的形成

现在我们要进入到福音书的第一部分,并提出最后一个介绍福音书形成的问题:耶稣传记包括了什么?我们已经说过福音书类似古代传记文学体裁,但与现代传记相比,显著不同的一点是福音书很少有关于耶稣的童年或成长的记载,在祂事奉生涯开始之前的30年的记录几乎是一片空白。而马可和约翰却在他们的福音书里面花了差不多一半篇幅来描写耶稣在世的最后七天。这按现代传记标准来说,是极不相称的,但却完全符合古代传记的写作标准,是以主题式,而不是严格按时间顺序去编排,一个名人的重要的思想部分是最值得关注的。

A. 耶稣生平的外证

然而,矛盾的是,当对耶稣生平的证据作评估时,却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一方面,除了在四本福音书里记载的极少历史资料被保存之外。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保留了大部分资料及少量文章,后来的犹太文献,再偶尔加上希腊罗马历史学家为参考,让我们有信心地宣称耶稣是第一世纪的犹太人:祂聚集门徒,从施洗约翰受洗,传讲神的国度,行神迹,赶污鬼,祂特别透过吃饭打破了人与人心里的障碍,祂也因触怒权贵而身陷困境,被犹太人逮捕,被罗马人定以煽动罪。尽管上述这一切,祂的追随者中仍有相信祂就是那弥赛亚,并相信他们看到祂的复活。

除了这些,很少有在新约本身之外的证明。但从另一面看,又有很多其他地方是有明显的佐证的,因为古代历史往往是记载皇帝、朝庭军事和政治功勋,而不是那些明显挫败的宗教运动及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不被承认的宗教创办人的晦涩难懂故事。矛盾的第二方面是,关乎耶稣的证据似乎又有许多。

B. 对观福音和约翰福音

在新约中,我们似乎有大量证据,甚至更尖锐地看这证据时,有时似乎有些自相矛盾。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就比较相似,因此都被称为对观福音(也称同观福音或符类福音),这是从希腊字「一起看」而来。我们可以三本一起看,并把经文概要作平行列表分析(这是惯常做的),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另一方面,约翰福音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章节安排上都与前三部福音书有显著差别。福音书的这些不同之处,令历史学家及信徒产生困惑。

在大部分基督教历史及教会的研究中,许多这些问题都没有被直接的探讨过。自第二世纪起,最常见的做法是准确的创设一和谐的福音书——统一所有四福音书的材料并把基督生平按年份顺序合编在一起。问题是,神原本可以选择这样的一种和谐统一的文献。因某种原因,祂没有这样做。把四福音书合编为一,我们就失去每本福音书的独特性,而基督徒相信那是神向他们默示的。因此,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对观福音问题——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关系问题,使徒约翰的问题,约翰福音与对观福音的关系——已通过各种鉴别和分析而有更详尽的发现。

VI. 圣经鉴别学

我们可以认为兴起的现代圣经鉴别学里四个非常广泛的历史调查阶段,已解决了这些问题。

A. 来源鉴别学

最久远的是来源鉴别学:这些文献有什么文学相关性?学者普遍认为马可福音是最先写成的。马太及路加两卷福音书的作者使用马可福音为写作蓝本,并加上他们自己的资料,一些可能是来自已失传的语录源。学者称它为「Q」,是从德语单词Quelle而来,意思是「来源」,有些可能是从他们各自不同的来源,比如使徒马太他自己的记忆。

B. 形式鉴别学

第二阶段是形式鉴别学,这是在耶稣至福音书写成的口传时期,这不会早于二三十年,也许再迟一点。耶稣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流传,比喻、神迹故事、谚语等等,许多学者认为这些不同形式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口传耶稣的教导与行为的时期。有时形式鉴别相当怀疑这时期的历史传统,但有其他更多的福音派学者指出,第一世纪的犹太教的文化,培养出人们优秀的记忆能力,而很大可能使徒们就是因此非常准确地保留了这些资料。

C. 编修鉴别学

第三阶段是曾经在过去半个世纪在圣经研究中流行一时的编修鉴别学,它是从德语单词「Redaktion」而来,意思是「编辑」。集中研究四福音作者写作的目的性,侧重的神学重点,找出他们所作的编修特点,以便可以找出每位作者独特的神学信息及其要传递给不同受众的主题。

D. 文学鉴别学

我们终于来到文学鉴别学的时期,读福音书就如同我们读任何其他伟大的作品,小说,或历史书一样,情节、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张力、高潮、悲剧、喜剧等等。所有这些元素都会结合在一起,而现在我们要转向单独简要介绍每一本福音书,但以上至少提供了一点点学者关注问题种类的概述。

课程材料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