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1, 项活动 1
进行中

讲章

00:00 /

I. 基督生平导论

在这一课,我们会将四本福音书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的资料放在一起来学习基督的生平。我们不要忘记前两课所强调的重点,无论我们阅读四本福音书的哪一本,都要牢记福音书作者的独特关注都与他们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关。

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把四福音书中的资料结合在一起并整理出一个年代顺序,对我们重建四福音所叙述的耶稣生平是很有帮助的。

II. 年代概述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些与年代有关的课题。可能有人会因学者们认为,耶稣的出生不迟于今日所谓的主前4年而觉得奇怪。耶稣怎么会在「主前」4年诞生呢?我们的回答是,在耶稣时代,并没有人使用主前或主后的说法。对罗马人来说,我们所讲的主后第一年,就是罗马人计年法的第754年,而754是他们相信罗马城(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所建立的年数。

A. 基督的出生日期

作为犹太人,他们会以世界被造之日作为计年开始。在第五世纪,一位身为年代学家的天主教修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Exiguus)试图重新计算基督教最初所发生事件的日期。他所提出的日期最终成为年代计算的合理依据,并在世界各地被普遍采用,而这日期就是他们认为基督诞生的那一年。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太多的历史资料可供狄奥尼修斯使用。

我们从约瑟夫(Josephus)的著作(自第一个世纪已保存下来)有一些新发现,根据这位犹太历史学家所提供的日期,大希律是耶稣出生时加利利和犹大的统治者,他死的那一年被称为主前4年。希律还在世时,耶稣仍是婴孩,甚至只有两岁。因此,耶稣的出生日期应该还要早一点。我说两岁,因为马太福音提到大希律要杀害伯利恒及其周围两岁以下的婴儿。这并不是大规模的屠杀,因为希律可能知道圣婴耶稣的年龄。因此,我们可以说,耶稣诞生的日期在主前6年至4 年之间。

B. 基督的童年及事奉的日期

福音书只记载了一件耶稣童年的事迹,就是12岁时耶稣在圣殿的学习,那一年大概是主后7年。然后,我们很快来到耶稣成年的事奉。这些资料虽并不完全统一,但我们至少有一些现存的来源。路加福音3章1节说,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也是施洗约翰事奉的时期,正值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不幸的是,提庇留约在主后12年与亚古士督共秉朝政,而他于主后14或15年开始独揽大权,我们并不确定应该以提庇留哪一个开始执政的年份来计算。而路加也没有清楚提及,因为他只告诉我们耶稣是30岁左右。

另一相关经文是约翰福音2章20节,那里讲到耶稣开始在耶路撒冷事奉的那个逾越节,亦是大希律下令重建圣殿的第46年。根据约瑟夫的资料,圣殿是希律在主前约19或20年开始重建的,因此耶稣开始事奉的那年应是主后28年。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或许耶稣跟随施洗约翰一段较短时间之后,在主后27或28年开始祂的传道工作。

耶稣受难的日期也是不确定的,因为逾越节在主后30年和主后33年都是星期五。当我们尝试把使徒行传及后来的基督教年表放在一起,就会看到这两个日期似乎都有可能。公平来说,支持耶稣受难日期在公元30年或33年的学者各有一半,虽然倾向受难日期为前者的证据会稍多一点点。

这也符合约翰福音的信息:唯有约翰告诉我们耶稣经常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我们从约翰福音便可假设基督的事奉不少于三年,可能有三年多一点。除了三年这大概的时间之外,我们很难把全部福音书的资料整合为一个唯一正确的年表。我们从四福音合参可以发现其中的信息并无冲突。实际上,有一些方法将福音书的信息整合在一起,而福音书本身也经常按主题或时间来编排材料。显然,他们和许多古代历史学家一样,并不十分关注年代的准确性,这和现代人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C. 耶稣事奉的年代大纲

我们将依循这个粗略的基督生平年表,来看耶稣事奉的主要阶段。通常我们会把耶稣的事奉分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大约是一年的时间:最初的一年是不太明显的(约翰福音提供了这一时期最多的资料,我们将在下一课讨论);第二年加利利的事奉是大受欢迎和拥戴的;最后是耶稣在逾越节被钉十字架的这一年,也被描绘为被拒绝的一年。现在让我们回到耶稣生平最初的阶段,在本课以下的内容和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依据耶稣生平的重要阶段,指出每个阶段发生的事件、对关键问题的解释、以及四福音书中的神学重点。

III. 耶稣的出生和童年

有两本福音书描写了耶稣的出生和童年,那就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它们都用了两章的篇幅去讲述这个题目。但这两本福音书提供给我们有关耶稣出生和童年的事件却十分不同。

A. 马太和路加:两个不同的族谱

马太福音以家谱作为开始,路加福音的家谱却出现在第三章。路加福音家谱的名字与马太福音所记载的并不相同。对此,有两种普遍被接受的解释:马太所记载的是耶稣养父约瑟的家谱,而路加所记载是生母马利亚的家谱。另外,有些人认为马太所记载的是耶稣法律意义上的家谱,而路加所记载的是耶稣血缘的家谱,但两个家谱都连接到养父约瑟的家谱,从而证明耶稣拥有皇室血统,及弥赛亚的资格。

B. 马太的记载

无论如何,马太经常把耶稣与旧约联系在一起。他在马太福音1至2章所选用的材料便可证明他对耶稣是谁及在哪里诞生的关注。在家谱中,他强调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而在第1章其余的部分,他将耶稣描绘为以马内利,「 神与我们同在」,这完全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童女怀孕生子的预言。马太在第2章继续提到有关地理位置的预言,这些地理位置对耶稣的诞生及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是十分重要的:伯利恒(2章1-12节);耶稣一家逃往埃及(2章13-15节);伯利恒城外的拉玛(2章16-21节);这章最后两节经文所提到的拿撒勒。

马太非常关注耶稣是谁,以及祂诞生的地点。他在第一章一次,第二章四次,总共五次提到耶稣如何应验旧约圣经的预言,这显示出他对此主题的关注。在这五次记载中,有时是非常直接的预言应验,如弥迦预言弥赛亚将出生于伯利恒。有时,马太会采用古代或一般犹太人的预表法(typology),即经文表面上并非是个预言,但却涉及旧约时代神救赎活动的某些重要模式。

马太引用何西阿书11章1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节经文并不是何西阿的预言,而是将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喻为神的儿子,离开埃及获得自由。但是,马太认为这不只是巧合,而是指向耶稣是终极的拯救者,即使祂只是一个婴孩,也要逃到埃及,并离开那里。

马太以典型的犹太人思维,认为预言已经被应验,又或许是我们今日所翻译的「完全应验」。在这几章及其他福音书里出现的一些预言,让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既是预言,也是预表。但这存在不少争议,有一些可能是不必要的,就如以赛亚书7章14节,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的著名预言。经文中清楚显示那孩子是指向活在以赛亚时期的某人,因为文中接着说,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你所憎恶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见弃。或许这位以赛亚时代年轻的妇人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处女,马太却认为这个预言在以赛亚的时代并未完全应验。他相信童贞女马利亚怀孕生子才是这个预言完全的应验。

我们可以说这是预言的多重应验,或预言的透视原理,就如我们只能看到一座山,却看不到它后面许多被遮住的山峰。这些都是犹太人所理解和接受的预言技巧和预言应验方式。马太向犹太听众所说的超自然事件,是可以令他们信服的。如果我们把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的前两章作个对比,便可看到相同的角色,相同的事件,和许多不同的细节。

C. 路加的记载

在路加福音第1章和第2章,路加讲述了两个关键人物诞生的事件:耶稣的先锋施洗约翰和耶稣自己。这两章的大纲简要如下:前言;1章5-25节预言了施洗约翰的诞生;1章26-38节预言了耶稣的诞生;1章39-56节两位得知预言的母亲互相造访,让即将出生的孩子有所相交;1章57-80节叙述了施洗约翰的诞生; 2章1-40节详述了耶稣的诞生; 2章41-52节,孩童耶稣12岁时在圣殿教导的独特事件。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物的诞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路加平行地叙述了施洗约翰的父母和耶稣的父母都是敬虔人;神迹性的怀孕;天使向他们宣告,怀孕具有预言性和救赎性。他们由最初的怀疑至后来的接受并赞美神。实际上,在路加福音第1章及2章有一个特点,即耶稣或约翰的父母,或圣殿中年老的先知西面及女先知亚拿所讲的话都是诗歌体裁的。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常见于古代犹太教的颂歌,它赞美神透过这两个孩子所要成就的大事。在教会历史上,越注重礼仪的教会,越看重祷告和赞美,其中最出名的无疑是马利亚颂,也称为尊主颂(Magnificat),这源自她诗歌第一个字的拉丁语翻译。除了这些相似之处,我们也看到明显的差异:约翰仅是耶稣的先锋,他由不能生育的妇人超自然怀孕而生;耶稣却以更加超自然的方式由童贞女而生。

所有描写耶稣的经文清楚指出祂才是这两章的焦点;2章11节天使的庆贺:「 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加福音头两章的结尾提到了另一件事,就是耶稣12岁时在圣殿以祂的智慧和问答使教师们惊奇。因为这些原本可能要等到男孩长大成人以后,他才可以承担起诫命的要求,今天犹太人称之为受戒礼(Bar Mitzvah),是犹太男人的成人礼。有趣的是,除了这件事,我们在福音书中看不到任何关于耶稣的童年、青少年,甚至青年人的资料。

我们猜想祂先向父亲约瑟学习木工,然后全时间在木匠店工作。而后来出现的次经福音书 (apocryphal gospels),却试图以各种惊人的奇迹来赞扬、放大、荣耀孩童耶稣,可耶稣的童年显然与其他人是一样的。耶稣是一个顺服的犹太男孩,但没有人能像祂一样用后来所行的奇迹震惊了众人。路加在他开头几章的结尾肯定了这点。路加福音2章52节,耶稣随同父母回到拿撒勒之后,祂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这也是所有孩子自然成长的四方面:智力,身体,精神和社交。

D. 路加和马太记载的比较

马太和路加虽各有自己的特点,却有着共通的主题: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希望,是成全旧约的那一位;祂也是将上帝的祝福带给外邦人和被排斥群体的那一位。马太尤其强调耶稣乃是真正的王,而非篡位者希律,尽管希律企图杀害婴孩耶稣;路加所强调的是耶稣的普世性,祂是救主,就如开头几章中不同人物的颂赞那样。实际上,耶稣会带来灵性以及社会经济的自由,并颠覆这个世界的标准和信念。现在,福音书来到耶稣成年事工的开始,祂又一次与约翰相遇,并接受他的洗礼,这大约有三年的时间,也是耶稣生平非常公开的阶段。

IV. 施洗约翰

事实上,四部福音书都向我们介绍了施洗约翰,他显然是耶稣身边最特别的一个人物,至少从福音书提到他的篇幅便可看出。约翰被描绘为一位先知,他的穿着、他在旷野中的服事,他带有审判性质的信息都会让人联想到先知以利亚。约翰的信息,实际上是马可和马太信息的总结,就是呼召人悔改、接受洗礼,使罪得赦。

在犹太的文化中,悔改是指行为以及内心的改变。在先知时代,先知会向大多数以色列民传讲神审判的信息。在此之后,一个犹太人呼吁犹太同胞在神面前做出如此彻底的悔悟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约翰还呼吁人们到约旦河受洗。洗礼是昆兰爱色尼派的一种礼仪,也是要求改信犹太教的外邦人的仪式,这些成为约翰呼召和事工的先例,虽然我们并不清楚犹太人何时开始以洗礼作为入教的要求。

但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呼召是针对所有犹太人的,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敬虔、遵守律法的犹太人也要接受这样的礼仪,仿佛他们与神的关系并不好一样。约翰也谈到跟随耶稣的人会经历圣灵的洗和火的洗,这明显是指耶稣的事工会根据人们对祂的不同回应同时具有洁净和审判的作用。

在福音书里面,耶稣似乎有一段时期是约翰的跟随者,而事实上,耶稣是为了接受约翰的洗礼。马太福音3章15节清楚说到,耶稣受洗并不是因为祂的罪,而是「当尽诸般的义」。换句话说,耶稣接受约翰的洗礼也是对约翰事工的认同。

课程材料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