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1, 项活动 1
进行中

讲章

00:00 /

I. 自然、政治及外邦宗教背景导论

在新约背景的第二部分,我们将会讨论巴勒斯坦的地形、气候以及每日的生活。接下来,我们将会察考新约时代政治及外邦宗教的背景情况。

II. 巴勒斯坦的地形

巴勒斯坦的地形从北到南可分为四个区。具体为:1)沿海平原,与腓尼基海岸相连;2)加利利及中部山地,与黎巴嫩山脉相连;3)约旦裂谷,与贝卡谷地相连; 4)外约旦高地,与黎巴嫩山脉的背面相连。

A. 沿海平原

沿海平原顺着地中海从西奈向北延伸直至现今黎巴嫩境内。其宽度从巴勒斯坦平原加沙附近的二十英里,逐渐缩窄为位于边境地区沙龙平原约帕附近的十二英里,到了海法南部的多尔平原,其宽度已不足两英里。 迦密山为中部高原向西北方向延伸的部分,它在海法市将沿海平原与地中海隔开。位于阿卡平原的迦密山北部,宽度约为五至七英里,其末端突然消失于拉斯拿库拉(Rosh Hanikra)白色的石灰岩峭壁中。

B. 加利利及中部山地

加利利山地是中央高地四大区域之一。加利利从东到西交错分布着山脊和山谷。与其相连的耶洗别平原,虽然四面被山包围,但却拥有加利利海和外约旦这两个入海口。加利利南部的中央山脉从北向南一直绵延至东西走向的别示巴洼地。而与其相连的土地则为南地和西奈高地的旷野。

C. 约旦裂谷

非洲——叙利亚裂谷,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直到非洲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断层。这条地表断层从北部黎巴嫩和黎巴嫩边境山脉之间的平原开始,一直穿越巴勒斯坦和埃拉特湾(也称亚喀巴湾)向南延伸,进入非洲尼亚萨湖(也称马拉维湖),总长度为3000英里。巴勒斯坦裂谷的平均宽度为10英里,其高度从北部的海拔300英尺,一直降到死海海平面之下1290英尺,成为除了海洋深度之外地球上的最低点。这条裂谷可分为五部分:胡列谷(Huleh Valley)、加利利海、约旦谷、死海和亚拉巴。

D. 外约旦高地

从裂谷东部平地突然升起的外约旦高地,由穿越东部山谷的多条河流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在北部,耶尔穆克河(Yarmuk River)流入加利利海偏南一点的山谷中,成为今天叙利亚和约旦两国的天然边界。在圣经时代,北部的巴珊从吉列开始与南部隔开。虽然摩押地和吉列之间并无任何天然界限的分割,但其北部边界一般来说是从死海北端开始一直向东。撒烈溪在摩押和以东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边界。以东山脉的高度都超过5000英尺以上。

III. 气候

巴勒斯坦与美国南部处于同一纬度。其气候主要由地中海刮来的西部季风所控制。然而,因其地形多样性的特点,其气候也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大体来说,这个地区有两个十分明显的季节:温暖干燥的夏季和阴雨连绵的冷冬。十月第一场秋雨使地表湿润适于耕种。四月底、五月初迟来的春雨则使谷物完全成熟。随着春季的来临,植物开始枯萎、死亡,到了仲夏则干旱盛行。唯一能够缓解夏季干旱的就是浓重的露水,这在沿海平原和高海拔地区尤甚。从四月到六月初,人们可感受到从非洲刮来的灼热干燥的南风,从九月到十一月则是从沙漠地区刮来的东南风。耶路撒冷一月的平均温度为41-54华氏度,八月则为65-85华氏度。

巴勒斯坦地区各地方的降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和纬度。北部和西部的降雨量多些,南部和东部则少些。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的降雨量多些。通常情况下,中部山区和外约旦高地的降雨量是最大的。在这些地区内,北部的降雨量要比其它地方更多。上加利利的年平均降雨量约为40英寸。以法莲山地(撒马利亚)的年平均降雨量约为30英寸,耶路撒冷为24英寸,希伯仑为22英寸。南地的别示巴年平均降雨量大约只有9英寸。

IV. 巴勒斯坦的日常生活

巴勒斯坦年代久远,主要以农业为主。由于其沿海没有适当的港口 (亚柯除外), 几乎没有什么海上贸易。虽然今天我们已很难想象当年基督生活的巴勒斯坦的生活形态,但考古研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帮助。挖掘出来的诸如房屋、政府建筑、工具、武器、陶器和钱币等遗迹,帮助我们对巴勒斯坦当时每日的生活情形有了更好的了解。

A. 农业社会

在成为工业社会之前,巴勒斯坦每日生活的节奏和惯例,完全受这片土地气候和农业形态的影响。秋季耕田播种、冬季修整、春季收获、初夏打谷、夏末收仓是从事农业的人劳作的主要内容。除了每日大量的农作之外,巴勒斯坦人也会从事一些畜牧的工作。雨季当谷物还处于生长的时期,旷野就成了牧放之地。夏季,刚收割完毕的土地也会用作放牧的场所,其上遗留打谷后剩下的谷物,可用作群畜的饲料。

B. 日常饮食

由于当时尚未有任何储存方法,人们吃的都是当季的新鲜食物。水果蔬菜长熟之后,在它们烂掉以前,人们就会把它们采摘下来。其中一些会被制成各式各样的腌制品加以保存。比如,葡萄会被做成葡萄干和葡萄酒;无花果会被晒成果干;橄榄会被做成腌制品或橄榄油;豆类则会被晒干; 谷物只需要保存在干燥处就可以了。人们日常饮食主要以素食为主,只有特殊庆典时才会吃一点肉。

C. 城镇乡村

从事农耕的家庭都住在小城镇或农场,而非他们耕地上的房屋中。他们每天一大早走到田间,晚上再走回来。只有到了收获期,他们才会住进搭在田间的窝棚里。城镇的四面都有围墙,其间每个房屋都挨得紧紧的,所有空间都被利用了起来。城镇大门前的空场成为人们聚集和社交的场所。在围起来的一块空地上,小贩们一边售卖着他们的物品,一边交谈着;老人则聚在一起或谈古论今或聊着家常,每个人都在那里找到了陪伴并关注着邻居们的进进出出。

D. 家庭生活

大家庭被认为是一种福气,因为他们有很多劳动力,日后的人身安全有保障,且能延续家族的姓氏。据估算,当时婴儿的死亡率可高达40%,另有30%的产妇因难产而死。家人负有照顾老人和病人的责任。孤儿寡妇则生活在贫困之中。手艺及特殊技能通常是由父母传递给孩子。由于缺乏重大的技术创新,这一代人所掌握的技能与上一代人所掌握的技能毫无二致。

V. 政治背景

罗马帝国在其政治、军事、文化及社会发展经过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后达至巅峰,这给罗马历史带来持久的意义。罗马并未在其占领之地,强制推行统一的治理制度。所有被占领区都自然地降服于罗马皇帝及其军队,然而,也有许多地方得到准许管理其自身事务,条件是不违反罗马的主权或指令 (使徒行传19章35-41节)。

被罗马征服的地区通常被划分为行省进行管辖。新约圣经提到了至少十五个这样的行省。如基利家(使徒行传6章9节)和犹太(加拉太1章22节)。 这些行省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治理。一种是委派方伯治理(使徒行传13章7节;18章 12节),这些方伯向罗马参议院负责,辖管那些顺服罗马法律的地区。那些被认为有可能惹是生非、滋生叛乱的行省 (如犹太)则由称为巡抚的地方长官或省长治理。每年都有人被委任为方伯并被获准连任;巡抚则由皇帝直接委任,其任期完全由皇帝决定。

VI. 新约时代的罗马皇帝

罗马帝国的产生是700年不同阶层以及不同政治制度之间斗争的结果。在这段时期,统治了大部分地区的罗马帝国,在综合内外部的原因之后,倾向于一人专制统治。犹流‧凯撒(Julius Caesar)之后,罗马皇帝就被赋予了凯撒的称谓。

A. 奥古斯都 (亚古士督;屋大维;主前27年–主后14年)

主前31年9月2日,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在亚克田(Actium)的战斗,决定了老罗马帝国的命运。 在经过了旷日持久的内战和两败俱伤的厮杀之后,老帝国已被消耗殆尽。 屋大维意识到,唯有极权能使帝国逃过这次劫难。返回罗马后,他开始照以前犹流凯撒的做法而行:将所有的治理权都归于自己手中。机警和聪明使他获得了成功,并成为罗马帝国的缔造者。罗马帝国正式起始于主前27年1月16日。

罗马参议院也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意为神的头衔,尽管他并没有这样称呼自己。奥古斯都统治的天才之处在他维护共和国的外表的同时担任了一个立宪君主。此外,其治理机制的完善表现在它不仅在他死后得以顺利地过渡,而且还继续维持了帝国内将近两世纪之久的和平。

B. 提庇留(主后14–37年)

奥古斯都选择了他的妻子利维亚(Livia)于主前42年生的儿子提庇留继承他的王位。对于各行省的人来说,提庇留统治时期满有平安,秩序良好。地方长官的表现也很不错,没有出现毁灭性或代价高昂的战争。从罗马帝国国内的情形来说,过度极权令那些野心勃勃的臣子,如执政官的护卫官塞扬努斯(Sejanus)之流显露出斑斑恶迹,而这些恶行给罗马帝国带来极大的威胁。结果,提庇留本人虽算不上是暴君,但他在统治期间,偶尔会被那些恶毒之辈利用,使其统治陷入暴政。

过了一段时间,提庇留开始相信那些称塞扬努斯想成为皇帝的指控,于是罢免了塞扬努斯。皇帝死于主后37年3月,他侄子杰马尼古(Germanicus)的儿子卡利古拉(Caligula 或译作加里古拉)被正式宣布为皇帝。一般来说,提庇留的治理具有节制、政府财政节俭和治理有方等特点。

C. 该犹·卡利古拉(主后 37–41年)

卡利古拉统治的时间很短,现存关于他施政方面的古老记录都显得过于耸人听闻。身为受人欢迎的杰马尼古的儿子,他年轻时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军营里度过的。正是在那里,他得到了卡利古拉(「小靴子」)的昵称。在他执政期间,毛里塔里亚被占领,并被重新划分到两个行省内。希律亚基帕被任命为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个王。当时,犹太人和希腊人在亚力山大发生了严重的暴乱。卡利古拉前往北方,在那里发现了上日耳曼军团首领兰特鲁斯·加特利库斯(Lentulus Gaetulicus)阴谋的端倪。虽然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并不太确定,但众所周知,加特利库斯与卡利古拉的妹夫埃米利乌斯·雷必达(M. Aemilius Lepidus)一同被处决。参与阴谋的卡利古拉的两个妹妹也被流放。卡利古拉因为对神的荣耀的热情,都是为了自己和他最爱的妹妹德鲁塞拉(主后38年突然死亡,并被神化),这点常被当作他精神错乱的明确标记。而他极力推崇的对皇帝的狂热崇拜,其实奥古斯都在任时就已经存在了。

卡利古拉在这方面的过激做法表现在,他曾下令在耶路撒冷圣殿中为他竖立一座雕像。叙利亚总督彼得纽(P. Petronius)的拖延战术, 加上希律亚基帕的干预才勉强阻止了巴勒斯坦的暴乱和潜在的反抗行动。主后41年1月,卡利古拉在从剧院去吃午饭的路上,被几个他的贴身护卫官刺杀。

D. 革老丢 (主后 41–54年)

革老丢可能是最不可能的皇帝人选。身为卡利古拉的叔叔,奥古斯都和提庇留都刻意将他剔除在公职及公众事务之外。革老丢争议性最强也最大之处在于他发展了行政管理结构。他的动机虽然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提高政府效率,但结果却使中央集权向前迈了一大步, 并为日后的官僚主义作风搭建了舞台。在革老丢任期内,第一次出现了皇帝向地方长官签发行政命令(mandata)的做法。革老丢看起来更倾向于直接管理下辖各行省的长官及其事务。

在他任期内,毛里塔里亚(Mauretania)、 吕家(Lycia)、诺里库姆(Noricum)和色雷斯(Thrace)等国都被纳入行省的范围。 而像博斯普鲁斯(Bosporus)与基利家(Cilicia)这类较为稳定的王国则未被纳入。卡利古拉于主后54年猝死,传说他的第二个妻子以及他的侄女亚基皮娜(Agrippina)给他吃了一盘毒蘑菇。这样,她的儿子尼禄就代替革老丢自己的儿子布里坦尼(Britannicus)成了下一任的皇帝。

E. 尼禄 (主后54–68年)

犹流——革老丢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尼禄,年轻时曾被安排在一个非常艰难的要职上,经常需要与那些想方设法想要操控他的人周旋。尼禄做皇帝时并非完全没有战事(如攻击帕提亚人的科布罗战役及镇压英国布狄卡起义),但轻忽军队是他所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他还被指主后64年夏在罗马城中纵火,尽管这很可能是别人对他的诽谤,但诽谤的导火索是,据称他一直热情高涨地想要按照自己的计划重建罗马城。这样的怀疑一直围绕着他,直到他再次抛出真假参半的叛国罪案,在罗马帝国境内引发了一连串的大动荡。尼禄被罗马参议院正式宣告为帝国的仇敌,于是主后68年6月他在自己30岁时选择了自杀。

VII. 新约时代的王

王是罗马帝国管辖领土内各辖区最高的统治者。这些王臣服于罗马皇帝的权柄。王的职任得到了罗马参议院的批准。新约时代巴勒斯坦全部或部分地区是由希罗底王朝的王所统治的(虽然严格来说只有皇帝才是王)。

A. 大希律(主前37–主前4年)

大希律是安提帕特(Antipater)的儿子。安提帕特是以东、塞浦路斯和阿拉伯贵族的后裔。主前47年,犹流凯撒任命安提帕特为犹太省的巡抚。他将这块地分给了他的四个儿子。希律分得了加利利。他后来被马克·安东尼(主前40年)任命为犹太的分封王,也被罗马参议院任命为犹太的王。 在听到「犹太人的王」的传闻之后,他深觉搅扰,于是派兵将「伯利恒及其附近地区所有两岁以里的男孩都杀尽了」(马太福音2章16节)。

希律热衷于将大量金钱挥霍在他王国所在地城市的重建及修饰上。他重建了沿海的凯撒利亚城和撒马利亚城,将它称为塞巴斯特( Sebaste),相当于希腊文的「奥古斯都」。 此外,他还重建了耶路撒冷被毁坏的圣殿。圣殿的重建工作开始于主前20年,但直到他去世重建工作仍未完成。

B. 希律安提帕 (主前4年–主后39年)

希律安提帕是大希律和他的撒马利亚妻子玛尔他丝(Malthace)所生的儿子。他是耶稣在地上时加利利和庇哩亚的分封王(路加福音23章7节)。他娶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希律腓力的妻子希罗底为妻,并听了她的教唆,砍了施洗约翰的头(马太福音14章1-12节)。当他在耶路撒冷准备过逾越节时,彼拉多曾将基督送到他那里(路加福音23章7节)。

C. 亚基老 (主前4年–主后 6年)

亚基老也是大希律和玛尔他丝的儿子。他曾与他的兄弟安提帕同在罗马接受教育。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第三块分封地:以东、犹太和撒马利亚,并被称为王 (马太福音2章22节)。约瑟和马利亚就是因为怕他,才从埃及返家的路上转道,没有按着预先的打算定居在伯利恒。

D. 希律腓力二世 (主前4年–主后 34年)

希律腓力二世是大希律和他妻子耶路撒冷的克里奥帕特(Cleopatra)所生的儿子。作为巴坦尼亚、以土利亚、特拉可尼及柯兰尼斯的分封王(路加福音3章1节),他重建了腓立比的凯撒利亚(太16章13节;马可福音8章27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这座城命名,以区别位于沿海的罗马政府办公之地的凯撒利亚。他娶了希罗底的女儿撒罗米为妻。

E. 希律亚基帕一世 (主后37–44年)

希律亚基帕一世是亚利多布(大希律的儿子)与百尼基的儿子。他在罗马接受教育并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在那里他成为卡利古拉的朋友,后者将腓力的分封地转到他手里,并封他为「王」。不久之后,他又接管了希律安提帕的分封地,最终占有了他祖父大希律名下的所有土地。根据使徒行传12章1-19节经文的描述,他不仅杀害了雅各和约翰的哥哥,并将彼得关进监牢。亚基帕死后,他的领地归到叙利亚的掌控之下,巴勒斯坦完全纳入了帝国的版图。

F. 希律亚基帕二世 (主后53–70年)

希律亚基帕二世是希律亚基帕一世和塞普罗丝的儿子。主后44年,他父亲去世时,他只有17岁。他因为一直在罗马受教育,因此与革老丢很熟。但直到主后48年卡尔息斯的希律去世时,革老丢才将分封地赐给他(使徒行传25章13节;26章2节)。他拥有的特权包括大祭司的任命。他还被授予管理圣殿的权利,即使他并不管理犹大地。主后53年,革老丢将一块新的分封地赐给犹大王,就是曾经属于他伯祖(译注:爷爷的哥哥)腓力的地(特拉可尼、巴坦尼亚、柯兰尼斯)加上亚比拿,吕撒聂以前的地,以及华路斯以前的分封地。但哈尔基斯的管制权被取了去。当尼禄当政时,他将加利利的提庇哩亚、他里基亚以及比利亚的犹利亚斯等几座城赐给了亚基帕。保罗在凯撒利亚,正是在亚基帕和他姐姐百尼基面前为自己做了分诉(使徒行传25章12-27节)。

VIII. 新约时代的地方长官

提督(省长)是由皇帝授命委派的地方统治者,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们大部分的工作与财政有关,比如税收。此外,他们还拥有司法权,比如彼拉多有权审理耶稣的案子。犹太巡抚的办公地点坐落在海滨城市凯撒利亚。他们负责的区域通常不在当任的王的辖区内。比如,希律安提帕是加利利的分封王,而彼拉多是犹太、撒马利亚、以东的地方长官。新约中提到的地方官大多是指彼拉多、腓力斯和非斯都。

A. 彼拉多 (主后26–36年)

彼拉多的任期跨越了施洗约翰和耶稣基督服事的年代。他于主后26年上任。当时提庇留的顾问塞扬努斯,一个好战的反犹太人正处于权利的顶峰。有意无意之间,他总是用各样亵渎的行动惹动犹太人的怒气。他将罗马的偶像搬进耶路撒冷城,并将印有罗马偶像的盾牌放入希律的老王宫中。他还迫使祭司奉献各耳板,就是奉给圣殿的备用金,并用这笔钱修了一条通往耶路撒冷的引水渠。 根据传统的记载,主后36年,叙利亚省长威特留(Vitellius)指控彼拉多在处理基利心山上大批撒马利亚人的事上犯了一项重罪,以致彼拉多被放逐到高卢的维埃纳,并在那里自杀。

B. 腓力斯 (主后52–59年?)

大祭司约拿单,在前往罗马述职时,曾请求任命有影响力的自由人士安东尼·腓力斯为巡抚。先前曾娶了马克·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的孙女为妻的腓力斯,试图通过迎娶亚基帕一世小女儿的方式,加强他在犹大地的权利,尽管这时她已是伊米撒王的妻子。然而,腓力斯的统治并不成功。在他任职期间,常常遇到宗教人士的反抗,这些人将大批的群众带到沙漠地带,向他们应许「神迹奇事」或「自由」。一位从埃及来的先知将大批群众带至耶路撒冷附近的橄榄山上,向他们应许说,他一声令下城墙就会倒塌,他们就可以进入城中。腓力斯派出骑兵队和步兵剿杀了他们当中的四百人,并逮捕了另外二百人。

这就是为什么罗马千夫长后来逮捕了保罗,认为他可能就是「那位犯上作乱的埃及人,并带领其中四千凶徒进入了旷野」(使徒行传21章38节)。

C. 非斯都 (主后59?–62年)

腓力斯的继任者波求非斯都,也曾试图处理威胁罗马帝国秩序的主要破坏行为:层出不穷的盗匪和叛党。他再次派出骑兵和步兵镇压作乱者,抓捕并剿灭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至于他清除帝国内部的威胁是否卓有成效则很难说。保罗就是被非斯都送到罗马的,因为他拥有罗马公民的身份(使徒行传25章12节)。非斯都是唯一一个已知死在任上的犹太地方长官。

IX. 外邦宗教背景

A. 希腊——罗马神明

从很早起,罗马人就接受了希腊人许多的神话故事和观念,并将之奉若神明。因此,人们很难将「罗马」宗教当做一个独立的宗教来看。从根本上来说,罗马宗教是综合了原始的拉丁及希腊元素的结果。罗马宗教的主要特点是,它相信世界上所有重大的进程都起始于神。而不同的神因各自职责不同,从事的工作也不同。有鉴于此,大多数关于社会福祉的重大事项被认为是某位神或某些神明应当承担的职责。

此外,许多自然界的物体自身所显露出的某种神奇特性,常使人把它们超自然化。在意大利炎热的、艳阳高照的气候下,一小片淡水泉或灌木丛就会引发人们无尽的崇敬之情。罗马人会把这些地方神化,认为一定有神灵住在其中。在岁时记(III, 295-6) 中有一段著名的话语,奥维德(Ovid)写道「亚文亭山下有片橡树林,橡树荫下树影婆娑,令你一见到它就会发出『此乃神之居所』的感叹」。

罗马宗教关注的是成功而非罪恶。「丘比特被称为最好和最伟大的一位」,西塞罗写到(关于神的本质 III, 87),「因为他虽没使我们变得更公正,冷静或智慧,却让我们变得更健康、富有并成功」。幸福是生活的目标。幸福取决于我们每日在个人生活、生意经营或农耕劳作上,或者在更广泛的国家事务上是否取得了成功,而非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宗教的目标就是发现神明乐意助人成功的正确步骤,达成神明的美好旨意。

B. 皇帝崇拜

奥古斯都试图将新生命注入罗马敬拜。他瞄准的是与东方长久以来流行的帝王及民间信仰相似的信仰。在东方,皇帝经常被臣民们像神一般看待。当奥古斯都给世界带来和平的同时,东方人正准备好将他奉为神明。因此演变出狂热崇拜现任罗马皇帝,并将罗马拟人化的举动。这样的崇拜给罗马帝国披上了一件宗教合一的外衣,皇帝也受到了万人景仰,但当基督徒拒绝敬拜皇帝时,立即被视为叛国者并被迫害致死。皇帝崇拜最终寿终正寝。第三、第四世纪,东方崇拜盛极一时,罗马帝国的宗教,也按照新时代精神,不久变为世界性兼收并蓄的宗教。

C. 神秘仪式

晚期的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广泛接受一种几乎是普世性的信仰,对太阳、月亮、星球和星星顶礼膜拜。主后二世纪,占星术已从巴比伦传播到埃及和意大利,不久就牢牢抓住了那些不设防之人的头脑。大多数人包括皇帝在内,坚信通过研究星宿,占星家可以预测未来,他们对自己的星象极其上心。按照奥格尔维(R. M. Ogilvie)的说法,「只有通过研究星宿的奥秘才能发现蕴藏在神明心中的旨意」(奥古斯都时代罗马人及其神明,第55页)。

与此同时相信法术的人极其繁多。新约圣经中也提到了一个行邪术的名叫西门的撒马利亚人的故事(使徒行传8章9-11节),他拥有总值五万德拉克马(古希腊银币名)的魔法书,在以弗所被当众烧毁(使徒行传19章19节)。许多现存的有关法术的记录,指出行法术的人如何利用无意义的音节(如「阿巴拉卡大巴拉」)和从犹太教和基督教取用的词,借助魔鬼的帮助施行法术的事。根据保存在石头或金属上关于咒诅的记录,我们发现许多邪术的目的都是反对其他人。从意大利地下已挖掘出成千上万个关于占星术的护身符、符咒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D. 哲学思想

许多从其信仰中完全醒悟过来的异教徒知识分子,走进了哲学的大门。 保罗在雅典的马尔斯山( Mars Hill)就遇到了这样一些人。路加称「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使徒行传17章21节)。这些哲学理念确实对基督教思想造成了一些影响。一些新信主的人就把这些错误的异教徒观念带入自己的新信仰中。假教师也在讲解经文时错误地加入了希腊哲学思想,把他们那一套思想理论渗入到教会里面。好几封使徒书信,比如歌罗西书、约翰一书和犹大书就是为了警告信徒警惕这一类错误的哲学主张。

课程材料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