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1, 项活动 1
进行中

讲章

00:00 /

I. 关于考古证据的介绍(第三部分)

我们将在这一章考查其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约圣经主要城市的重要考古发现。在考查完这些信息后,你们可以将这些新知识应用到最后的研究论文中

II.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有许多考古遗址与耶稣和新约圣经有关。 但我们只要看其中三个主要的考古遗址就好了,它们是:迦百农、凯撒利亚的腓立比和撒玛利亚。

A. 迦百农

迦百农是加利利海周边以渔业为主的三十个大城中的一个。它位于约旦河口西南三英里的地方。 耶稣就是在这里建立了祂主要的公开事工基地(太四13)。在马太福音九章1节,迦百农被称为「祂自己的城」。 最近在迦百农发现了一块罗马里程碑,它证明迦百农城里有一条道路直通罗马。这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犹太百夫长会出现在一座以犹太人为主的城里(太八5-13;路七1-10)。 作为富庶的东方商队的一个出海口,迦百农很自然地拥有一座很大的海关, 在这个海关工作过的一名税吏后来成为耶稣的门徒(路五27-28;太九9)。

「迦百农」这个英文名来自希伯来文Kefar Nahum的希腊文拼写,意为「那鸿村」。这个本来不为人所知的那鸿,最初可能是这块土地的拥有者。后来在这块土地上发展出一个村庄。 这个那鸿并非旧约圣经中提到的先知那鸿。根据我们所掌握的古文献资料,这个村庄最初建于二世纪初。

除了名字方面的困扰,迦百农的准确位置在哪里也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现代有人提出,分别有两个相距2.5英里的地方被认为是迦百农的准确位置。这两个地方按照阿拉伯文的说法分别是:吉尔贝.米亚( Khirbet Minyeh)及德尔.汉(Tell Hum)。这两处遗址都位于加利利海的东北部。只是吉尔贝.米亚稍微靠近内陆,而德尔.汉这名不禁令人想到坐落在湖边的那鸿村。不幸的是,吉尔贝.米亚从未被挖掘出来,以致德尔.汉自然而然地被现代人称为迦百农。

1894年,圣方济各会发现了德尔.汉的遗址。为了防止有人不断地从遗址所在地偷走建房的石材,他们就用土将这块地掩埋起来。德尔.汉遗址只经过了部分开挖,便发现了大量实物证据。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挖掘出一座建于三或四世纪的犹太会堂,很可能就是建在路加福音七章5节中提到的那座会堂的同一个位置上。 这座会堂有65英尺长,二层楼高,全部用当地盛产的白色石灰岩而非黑色玄武岩建造。 会堂两侧的主要席位存留至今。在会堂南端,有一座石制的存放律法的约柜。

从二世纪中叶开始,加利利海周边地区成为拉比犹太教的中心。 由于基督徒在这一地区不被人接受,传统上便有了一个严重的断层,这使得一些地方,比如彼得家确切地点的确定,遭到严重的质疑。到了主后四世纪,大量基督徒朝圣者开始到访此处。

B. 凯撒利亚的腓立比

凯撒利亚的腓立比位于黑门山脚的西南,海拔1150英尺的地方。 在它附近的一个山洞中,发现了约旦河的源头。此外,还在洞中发现了一个年代久远的神龛。这个神龛是旧约时代献祭给巴力迦得或巴力黑门的仪式中用到的东西(书十一17)。 住在该地的希腊居民将这个神龛献给潘(Pan)和宁法(Nymphs)。 这个山洞在新约时代被称为潘尼昂(Paneion),其周边地区则被称为潘尼亚(Paneas), 它现在的名字为巴尼亚(Banias)。

主前20年,奥古斯都将这个地区送给大希律,因后者为皇帝建了一座辉煌无比的白色大理石神庙。主后4年,希律死后这块地成了腓立比的分封地。腓立比重建并美化了该城,将它命名为凯撒利亚,作为对奥古斯都皇帝的感谢。腓立比将自己的名字也加在城市名中,以区别另一座位于海边的同名城市凯撒利亚。 在基督所生活的时代,凯撒利亚腓立比是希腊罗马文化的中心,在城中生活的大多数人都是异教徒。 那时那座城被称为「地区」(太十六13)或「村庄」(可八27)。

亚基帕二世在尼禄当政时注意到该城。事实上,他将这座城重新命名为尼禄尼亚,但这个名字没能存留下来。根据货币上的标记,这个名字最后一次被使用是在马克奥里留当政的时候(Marcus Aurelius)。 提多曾在耶路撒冷陷落后,在凯撒利亚举行了角斗士的庆祝仪式。 1130-1165年,十字军东征时这座城被用做一座堡垒。

C. 撒玛利亚

除了耶路撒冷和巴比伦,撒玛利亚在圣经中被提到的次数,比其他主要城市都多。撒玛利亚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唯一一座由以色列人建造的主要城市。 暗利建造撒玛利亚的特别目的是让它成为北国的都城(王上十六24)。因此该城对古以色列的历史和文化贡献显著。

撒玛利亚位于耶路撒冷北部四十二英里的地方,距离地中海东二十五英里。 它处在300英尺的高处,三面环山,谷中到处是枝叶繁茂的葡萄园和橄榄园(赛二十八1),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撒玛利亚山还掌控着好几条通过该地区的贸易通道。 如今这座城已成为废墟,仅有一座位于山脊东端名叫塞巴斯提亚(Sebastiyeh)的阿拉伯小村庄存留了下来。

主前63年,庞贝吞并巴勒斯坦之后,地方官加比纽(Gabinius)交出了拥有三十公顷土地的撒玛利亚城。 大希律在城周加造了一堵加固的围墙,使该城面积增加到200公顷。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城西门有两座巨大的圆形塔楼, 中间是拥有露台和巨大楼梯的奥古斯都神庙及体育场。 当时该城是以皇帝本人的名字命名,被称为塞巴斯特(就是希腊文的奥古斯都)。

主后66年犹太人起义时,塞巴斯特被起义军占领并焚烧。 在罗马皇帝塞普提缪斯.西弗勒斯(主后193-211年)统治期间,该城达到其荣耀的顶峰。城市街道都修建了石柱廊,此外,还修建了戏院、科尔庙(temple of Kore)以及长方形的圆柱大厅及与它毗连的公众集会所。 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时,塞巴斯特的异教神庙都被弃置不用。长方形的公众集会所则被改造为天主教堂。主后634年,阿拉伯人占领了该城,使之沦为一片废墟。

III. 保罗的布道之旅

查看所有保罗到访城市的考古证据是很有帮助的。 但我们只需要查看其中三个主要城市就够了,它们是:以弗所、哥林多和雅典。

A. 以弗所

以弗所是罗马帝国在亚细亚省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 古以弗所的遗址在卡斯特河(Cayster River)南部。 在萨摩斯岛(island of Samos)对面,卡斯特河在其上游3.5英里处流入爱琴海(Aegean Sea)。亚底米(戴安娜)神庙的存在为以弗所增添了商业上的重要性。 早在基督教早期,以弗所的人口就已超过25万,是座名副其实的大城。

以弗所位于两个主要的陆路交汇点上:一条向北穿越士每拿和别迦摩去往特罗亚(古特洛依附近)的滨海大道,还有西边一条通往歌罗西、希拉波立、老底嘉、腓吉亚(Phyrgia)及其之外的道路。 此外,以弗所还被视为邮路(按启示录二至三章七座城的顺序)的起点。这条邮路向北通往别迦摩,穿过西南的撒狄通往老底嘉。

以弗所遗址是土耳其著名的经典古城遗址和旅游胜地之一,位于伊兹密尔(Izmir)以南47英里处赛尔丘克(Selcuk) 附近。以弗所城被夹在两座西北走向的大山之间。 西边那座山立在以弗所海港背后,东边那座山则成为一所剧院(徒十九29)的根基。 这座剧院可容纳24,000多人,有六十六排阶梯式座位,中心舞台有115英尺长,70英尺宽。 尽管这座剧院如今已成为废墟,但其音响效果依然出类拔萃。

坐落在剧院北部的是一座大型体育场的废墟。体育场可能曾举办过无数的竞技比赛。 东端是角斗士与猛兽对打、跤力的地方。铺设着巨型大理石(the Arkadiane)的以弗所主要街道,向西北从剧院直通港口。街道两侧都竖立着精美的廊柱。古城遗址还包括巨大的浴池、曾经富丽堂皇的图拉真式喷泉、一座图书馆、一座大型集市或市场。 亚底米神庙位于城东北大约一英里的地方。 这座装饰精美的城市一直持续到主后263年哥特人入侵时为止。 以弗所是世界上众所周知的战略中心之一。

B. 哥林多

哥林多古城位于一条狭窄地峡的西南端。它将希腊半岛南部与大陆连接在一起。 它是一个综合的中心,在它北面1.5英里是坐落在哥林多湾的勒坎姆(Lechaeum),在它东面6.25英里是坐落在撒罗尼克湾(Saronic Gulf)的坎克利亚(Cenchreae)。 其战略性位置意义重大。 在半岛尖端的航行既漫长又危险。 航行的危险大到一个地步,以致船主们宁愿选择使用大型船只装载运输货物通过一条不到五英里长的地峡,因为其他船只可能会搁浅。除了港口之外,哥林多还控制着波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us)和大陆的陆路通道,这使它成为古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主前146年,罗马将军卢西奥.马缪斯(Lucius Mummius)为镇压城中反对罗马人的起义,将哥林多城摧毁。主后46年,尤流凯撒重建了哥林多城,将其列为罗马行省之一。 许多罗马人在那里定居。 奥古斯都使哥林多成为亚细亚省的都城。哥林多城得益于哈德良皇帝许多公共建设,得以重现美丽。

哥林多最著名的地标性标志是阿卡罗哥林多(Acrocorinth), 这是一座位于城南的约1886英尺的高山。 阿芙罗狄蒂神庙(temple of Aphrodite)就矗立在它的顶峰。 一千名在神庙中服侍的女庙妓为哥林多赢得了道德败坏的名声。 哥林多中心广场是罗马帝国最大的中心广场之一。 它由建筑物不完整的线条分为两层。 南部那层比北部大约高出6.5英尺,作为集会之用。它最初的功用是处理民间及行政方面的事务。 下面那层包括的面积要大两倍,用作处理城中商业方面的事务。 按照雷恩(W. L. Lane)在「圣经中的主要城市」一书中的说法:

按照保罗的看法,哥林多是极为理想的基督教宣教基地。 除了没有一般性邮政业务之外,它实在是一个绝佳的居住之处,不仅商业繁荣,船运发达,而且还是帝国内部四通八达的运输及交通中心(94页。)

主后三、四世纪,这座罗马帝国的城市遭到哥特骑兵的掳掠。主后521年,哥特人将该城彻底毁坏。这令人不禁想起普罗科皮亚斯(Procopius)称罗马帝国已被神丢弃的说法。 后来查士丁尼皇帝(Emperor Justinian)重建了该城。 到了中世纪,这座城相继落入诺曼人、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手中。 1858年该城古址因一次严重的地震而遭遗弃。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建在海湾附近,进一步向东迁移的新城。

C. 雅典

雅典娜女神从名字上就可看出她与雅典的关系。雅典城仍然因她的居所帕特农神庙(Parthenon)而著称。 帕特农神庙堪称希腊艺术的一个缩影。到底雅典娜女神是因雅典而得名,还是雅典因雅典娜女神而得名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对雅典人来说,她不过是一个女神。 雅典是年代久远的阿提卡(Attica)最重要的一个城市,是新约圣经时代阿提卡的都城,也是当今希腊共和国的首都。

雅典城位于距爱琴海约五英里的一块狭长的平原上。这块平原夹在北面的帕尼斯山(Mount Parnes)、东面的潘特利克山(Mount Pentelicus)和东南的西麦图山(Mount Hymettus)中间。由于雅典卫城易守难攻,水源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其中。 阿提卡是希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但其降雨量却足够橄榄树和葡萄园的生长。 橄榄油和葡萄酒的出口一直是雅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此外,雅典有绝佳的、适合制造陶器的黏土层。阿提卡南端的劳利姆(Laurium)还有银矿和铅矿。 潘特利克山出产美丽的、可供内需及出口的大理石。

雅典中心广场是一块很开阔的空地,四面环绕着处理民事及宗教事务的大楼。 除了在犹太人的会堂,保罗也曾在这个广场与那些显然是斯多葛教派及伊壁鸠鲁教派的人一起探讨问题。 亚略巴古位于这个广场的正南方(十七15-34),雅典卫城则位于广场的东南。雅典卫城位于一座512英尺高的小山上。进入雅典卫城通常需要通过西边一个被称为通廊的观赏性入口。山顶上矗立着帕特农神庙。神庙中摆放着由菲迪亚斯(Phidias)制作的金制及象牙制雅典娜雕像,以及伯里克利(Pericles)的雕像。 依利克特农神庙(Erechtheion)位于雅典卫城的北边,是为了纪念依利克特农,这位半人半神的英雄,同时也是雅典第一任国王而建造的。普利塔内农(Prytaneion)或称城市公共会堂位于广场东侧,雅典卫城的北坡上,内中存放着雅典城经久不熄的圣火。

保罗在访问雅典城时曾对雅典人讲了一段话。 正如奥斯本( G. R. Osborne)在「圣经中的主要城市」一书中所称:

保罗的话(徒十七22-31)是一个理解背景如何影响内容的模式。它因为涉及到雅典的历史与文化,所以应当被仔细查考。 雅典偶像林立的现象成为保罗谈话的切入点。他积极而非消极地利用了那些人对宗教的虔诚. . . . 这段话与圣经中其他经文一样,显示了活的福音如何可以而且必须与文化及人的认知相关(30-31页)。

我们现在就将这一课停在这里,让你们有机会可以应用所学到的内容。

课程材料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