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章
I. 关于考古证据的介绍(第二部分)
考古证据在过去五十年中对新约圣经研究带来了极大帮助。本课我们所要查考的是重大文献发现、罗马帝国艺术品、宗教艺术以及考古学对耶稣基督的出生、受死、埋葬的影响。
II. 重大文献发现
圣经读者对大多数考古证据感到兴趣盎然,但在圣经研究领域,唯有文文献发现才有重大价值。 大多数与新约圣经及早期教会历史研究相关的文献发现有: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拿戈玛第抄本(Nag Hammadi Codices)以及巴尔.科赫巴抄本( Bar Cochba Letters)。
A. 死海古卷
1946年春天,在犹大沙漠一个洞穴中偶然发现了七卷古卷。之后,在一个被现代阿拉伯人称为昆姆兰的十处洞穴,又发现了另外一些类似的古卷。 昆姆兰位于耶利哥南部十英里,死海西边大约一英里的地方。此后十年没有任何新发现,之后,伊加尔.亚丁(Yigael Yadin)在伯利恒一个古董商的地窖中找回了圣殿卷,这是所有古卷中最长的一卷。 这部手稿包含了800卷不同的分卷,其中240卷是希伯来圣经抄本。 只有十卷的内容大致完整,其余大多数书卷里面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片段。这些发现对我们更多了解新约圣经的背景 - 其中的人物及其信仰,以及他们对政治、宗教情况的回应带来了新希望。 按照内容及文学体裁划分,这些书卷可分为四大部分,具体是:
1. 希伯来圣经。 希伯来圣经抄本大约占到所发现书卷的30%。 在昆姆兰发现的希伯来圣经书卷,只有以斯帖记没有包含在其中。
2. 次经书卷。次经书卷中希伯来文及亚兰文手稿,如十二列祖传(Testaments of the Twelve Patriarchs)、托比书(Tobit)、禧年书(Jubilees)、以诺一书(1 Enoch) 以及与此类似的知名度不高的书卷,如创世记密传、约书亚诗歌及其它,约占发现书卷的25%。
3. 之前不知名的书卷。 已发现书卷中另有25%为之前不知名的书卷抄本:智慧书及祷告集等。 这些起源于第二圣殿晚期的书卷,都是一些在犹太教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
4. 更新之约的群体性文献。 大约五分之一的手稿汇集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希伯来文作品,其中就包括「更新之约」的群体性文献。 这是一些非常有趣的文献,因为它们让我们看到盟约者的宇宙观,以及他们所在社区的社会宗教结构。
B. 西奈抄本
1844年,康士坦丁提申多夫(Tischendorf)踏上了搜寻圣经手稿的旅程。这次旅程把他带到位于西奈山脚下的圣凯瑟琳东正教修道院。停留期间,他注意到一大堆堆放在修道院内,用来烧火取暖的羊皮卷。 展开那些羊皮卷,他赫然发现修士们所要焚烧的竟是罕见的希伯来圣经的希腊文版本。 虽然他没能说服修士们将手稿送给他,但他却使得这些手稿逃过了焚烧的命运。
提申多夫曾至少两次返回修道院,之前修士们不许他查看保存在壁橱中大部分的手稿。令提申多夫倍感惊喜的是,这些四世纪的手稿保存得非常完好, 不仅包括了旧约圣经大部分书稿,还包括了新约圣经的所有书稿。此外,还另有两卷早期基督教作品:巴拿巴书信(the Epistle of Barnabas)以及黑马牧人(Shepherd of Hermas)。修士们只允许提申多夫留下一套手稿的手抄本。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全套西奈抄本的影印本才得以最终出版。
C. 拿戈玛第抄本
随着死海古卷的发现,人们又发现了拿戈玛第抄本,这朵文学奇葩的发现实属偶然。在开罗以南数百英里之外的拿戈玛第帕克谬斯古修道院,一群当地农民正围在尼罗河河床挖掘肥沃的土壤好作肥料。 其中一个名叫默罕默德.阿里的农民突然挖到了一个巨大的储物罐。 他希望打开罐子时,可以看到里面装满了金子或一大堆钱币。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里面装的竟是十二本巨大的皮革装订的手抄本。那一年是1945年。
默罕默德将其中一本抄本送给他姐夫,后者后来将它卖给了开罗博物馆。在剩下的十一本抄本中,其中一本有一部分被默罕默的妻子烧毁,其余的则落入当地商人的手中。 找回、收集、编辑、出版拿戈玛第抄本一共花了三十几年的时间。
不幸的是,历史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到底是哪些人将拿戈玛第抄本汇集在一起。这些科普特语抄本,最早是用希腊文写成的。 抄本所涵盖的主题相当广泛,看起来最早是由许多不同作者,在不同时代,于不同地点写成的。 拿戈玛第抄本中不同作品的主线是它对隐秘的直觉(诺斯底教派用语)、遁世及逃离物质世界的败坏的强调。
D. 巴尔.科赫巴抄本的发现
虽然现存二世纪的历史学家均未详细记载发生在主后132-135年犹太人抗击罗马人的起义,但这次起义却在犹太人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1947-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之前,发生在巴勒斯坦最后一次犹太人争取独立的起义。直到最近,关于这次起义以及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西门.巴尔.科赫巴(Simon Bar Cochba)仅存的信息才在犹太法典塔木德,以及其他著作的简单叙述中被人发现。
1951年和1952年考古挖掘的结果,找到了这次起义的第一件实物证据 – 好几捆记录着主后132年起所签署的合同及文件的纸莎草纸和皮革被发现。 最有趣的是西门.巴尔.科赫巴发出的两封书信的发现。其中一封可能是由他自己亲自写的,也可能是他口述给他人写的,信上可以看到他的签名。所有这些证据都是在昆姆兰以南十一英里的约旦穆拉巴谷的山洞(Wadi Murabbaat caves)中发现的。 1960年考察队又发现了十五封写给巴尔.科赫巴或由巴尔.科赫巴所写的信。此外,还发现了被插在经文匣内,日期可追溯到一世纪的两卷出埃及记残卷。1961年考察队再度发现了大量实物材料。找到近五十卷纸莎草纸书卷以及大量工具、篮子及丝织品等物。所有文献都是在第二次起义前后写的。
III. 罗马帝国的艺术品
罗马帝国艺术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些艺术品都是为了向罗马公民,以及居住在帝国境内的居民传递政治信息而特别创造出来的,比如高高耸立的巨大的凯旋拱门,以及其上的装饰。这些竖立在帝国境内各个地方,特别是罗马城内的拱门,其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A. 提多拱门
亚笔月第十日,即主后70年八月底,耶路撒冷圣殿被毁。提多在主后71年返回罗马途中,与他的父亲维斯帕西安皇帝(Emperor Vespasian)一起庆祝共同的胜利。 在游街示众的队伍中,有敌军首领西门.巴尔.吉奥拉和吉斯卡拉(Gischala)的约翰,以及从圣殿中掳来的各样物品(有灯台、陈设饼桌及号)。西门被砍了头,约翰被卖身为奴,那些圣物则被存放到罗马的和平神庙中。几年后,两座为庆祝得胜的凯旋拱门被竖了起来。其中一座十四或十五世纪时被毁,另一座仍然矗立在罗马城内的凯旋门就是提多拱门。
在犹太战争第七卷书中,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用详尽的笔墨描述了战争结束后
在罗马城中举行的盛大的庆祝游行活动。 仔细比较刻在拱门上的场景和约瑟夫的描述,可发现刻在提多拱门最显著部分的浮雕,正是对得胜游行形象的描述。比如,其中有一块浮雕上刻着得胜游行队伍的一小段片段。队伍中扛抬的都是从耶路撒冷圣殿掳来的战利品,全都以突出的形象雕刻在那里。那些物品全都是献祭用的器具,如「陈设桌」。此外,浮雕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华丽的七座烛台或灯台。
浮雕的其他部分都着重于提多本人。其中一块浮雕描述了他在得胜的游行队伍中,正坐在一架由四匹战马所拉的华丽战车上,在他头上的是手拿金冠的胜利女神。然而,这副浮雕所描述的宏大场景,记录的却是发生于十一年之后的事。 死去的皇帝在这幅浮雕中被描绘为正坐在一只老鹰的翅膀上被带到天上。 提多拱门上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是在庆祝提多成了犹太战争的英雄。后来由于提多在维持帝国和平的工作上表现卓越,便被神化。提多拱门得以幸存下来,对于我们了解犹太战争的结果及其对参与者的意义,又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尺度。
B. 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
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是从四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罗马皇帝们广泛运用了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形式,来传递帝国政治及宗教方面的讯息。 不仅如此,他们还运用了相当简单却卓有成效的货币制度,作为罗马帝国的宣传媒介。罗马帝国硬币上所强调的两个最常见的信息是:帝王们得胜的战绩缔造了帝国的和平, 帝王们慷概的善行增强了帝国的福祉。
「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这是耶稣在福音书中所说的话(可十二17;太二十二21;路二十25)。 耶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个法利赛人手拿一枚上面印着凯撒头像的硬币求问耶稣。耶稣这席话的重点是,无论帝王在这个世界上的权柄有多大,其影响力绝不能超过属灵的影响力。
IV. 宗教艺术作品
这是另一种物质遗存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多了解早期基督教是如何传播盼望与救赎信息的,以及这个信息如何达到希腊罗马帝国的家家户户。 省会城市腓立比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A. 腓立比古老的涂鸦
位于希腊东北部的腓立比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靠近伊格拿先路(Egnatian Road)东端, 是罗马通往爱琴海沿岸主要的陆上路线。 直到今天,访客们还可见到腓立比公共集会场所的遗迹,瞥见它曾经辉煌一时的喷泉,看见城内设备齐全的图书馆及市府办公室,以及纪念腓立比城保护神及王室成员的巨大神庙。城北坐落在巴尔干高地(Balkan Highlands)的山脚下。城东是绵延起伏的奥比罗山(Mt. Orbelos),城西是旁吉姆山(Mt. Pangaeum )。
伊格拿先路北面坐落着陡峭的岩石峭壁,顺着旁吉姆山一路向上而行都是如此。散落在这些孤岩峭壁上的是一幅幅丰富多彩、雕刻十分粗粝的宗教图画。那些画面反映出普通人淳朴信仰凄美的一面。 这些画面大多反映的是一些虔诚的举动,以及向神明们表达感激,因为神明们向恳求者赐下诸如保护、医治、修复等恩惠。
到今天为止,已有187幅浮雕得到辨认,已形成一所露天圣所。戴安娜女神(就是希腊女神亚底米)常被描绘为狩猎之神 。 事实上,有90多幅浮雕描绘了戴安娜不同的狩猎形象。通过与之相同的关于罗马林地之神西尔维纳斯(Sylvanus)岩面浮雕的描述,人们对狩猎者所面对的危险及赏赐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浮雕还描绘了另外一些神明的形象,其中包括弗里吉亚的圣母吉布莉(Cybele)。再往山上走,可以看到依西丝(Isis)神庙及其小型圣所,岩石浮雕中也有关于她的雕像。依西丝本为埃及的女神,后来却在罗马帝国风靡一时,被认为是一位满有怜悯的女神,有医治、保护,甚至赐给敬拜她的人在来世过上好日子的能力。在一些为数不多的浮雕题词中,依西丝一再被尊为女天神。
这些岩雕所描绘的神明其共同之处是, 他们能向普通人提供他们所需的关心和保护,帮助他们应付每日工作上的需要以及当务之急。 保罗似乎懂得这样的需要,于是他鼓励腓立比人「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籍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
B. 墓穴和存尸罐
受希腊罗马的影响,巴勒斯坦的墓穴都采用传统建筑的外部形式及装饰。 墓穴精致的外观及墓碑都是用从汲伦谷(Kidron Valley)采掘的岩石造成的。 当成百上千座类似的墓穴沿着斯各普山(Mount Scopus,),橄榄山以及巴勒斯坦岩壁纵横排列时,你可以想像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墓碑将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城外嵌入岩壁的墓穴上。进入墓穴的人必须弯下腰才能钻进狭小的通道,下到一间四围摆放着石凳的大房子中。 人死后,尸体就被放置在其中一条石凳上。然后狭小的墓穴出口会用圆形的滚石封住。这就算初步下葬了。
大约一年之后,家属会返回墓穴,将死人的尸骨认真地按照传统仪式放入一个存尸罐中。 使用存尸柜或存尸罐是第三世纪之后的新发明,是仿造罗马人的骨灰箱制成,其中包含许多三英尺长有盖子的石盒。 之后,石盒会被放置在嵌入墓穴正室四围墙壁的小壁龛中。存尸罐外面经常描绘着精致的几何图形,以及用亚兰文写的人名。在罗马曾发现过几百个存尸罐,以及基督徒地下墓穴,引起圣经学者的兴趣。
C. 地下墓穴
在所有通往罗马的道路中,修建于主后312年的阿丕雅古道(Appia Antica)是其中的佼佼者。 沿着阿丕雅古道,罗马贵族们在地上修建了许多座雄伟的纪念碑,基督徒则其下修造了许多地下墓穴。直到今天仍能看到纪念碑和地下墓穴的遗迹。 在一些阴暗、潮湿的地下洞穴中,仍可依稀看到早期基督教残存的艺术形式。广泛而持续的基督徒地下墓穴的挖掘工作,揭示出丰富却不被人所知的大量早期基督教艺术品及画作。尽管这些艺术品及画作自被创造出来之后,一直都是某些基督徒宗教膜拜的对象,但学者们针对这些罗马地下墓穴历史考察的工作,一直到十五世纪才开始着手做。十六世纪晚期,在罗马城北郊的一个地方又发掘出一个大型的地下墓场。到今天为止,越来越多的地下墓穴继续不断地被挖掘出来。
这些基督徒墓穴中四围墙壁上的画作,如何反映出第三、四世纪的基督徒普遍的信仰情况? (1) 第一,人物画像通常是代表死去的人。这些人被画成站立的姿态,双臂高举,眼睛向上看,仿佛早期基督徒祷告的样子。 (2) 早期基督徒墓穴常用十字架和鱼等具有宗教意味的象征物作为装饰。(3) 第三类常见题材是大量以圣经故事为背景的画作。 其中以基督是好牧人为主题的画作最为普遍。
V. 基督的降生
有许多考古现场被发现与基督耶稣这个人的降生、受死和埋葬有关。
A. 伯利恒
太二1和路二4-7声称耶稣生于耶路撒冷西南六公里处,海拔高度为2500英尺的山城伯利恒。最古老的传说称耶稣生在伯利恒的一个山洞里。 殉道者犹斯丁(Justin Martyr),曾在二世纪中写了「与犹太人特里弗的对话」一书( Dialogue with the Jew Trypho)。书中称「当那孩子在伯利恒出生的时候,由于约瑟在村子里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就在村子附近一个山洞中住了下来」。主后215年之后经常住在巴勒斯坦的俄利根(Origen),曾于248年写了一本反对赛尔苏斯的书。书中不仅有相同的说法,他的口气还令人觉得他也是被引到山洞的人之一。康士坦丁皇帝很可能就是在这个山洞中建立了一间教会。这间教会后来被他的母亲海琳娜奉献了出来。 海琳娜曾于主后327年到访过伯利恒。今天你在伯利恒仍可见到耶稣诞生地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
B. 塞弗瑞斯(Sepphoris)
虽然传统上耶稣常被描绘为一个不太爱抛头露面的乡村木匠,但在塞弗瑞斯挖掘出来的证据开始对这个传统形象发起挑战。 在塞弗瑞斯挖掘出来的宫殿、廊柱、公众集会所、剧院和别墅等遗迹表明,加利利文化对耶稣的影响远超过人们以前所认为的城市文化对祂的影响。这所战略性城市,就位于耶稣年轻时所生活的加利利首都拿撒勒北部四英里的地方。按照约瑟夫的说法,塞弗瑞斯被称为「加利利的装饰物」,它是大希律的儿子希律.安提帕辖下热闹繁忙的都城。
塞弗瑞斯不仅是政府所在地,也以安提帕气势恢宏的居所著称。此外,它还是行政办公、皇家银行及档案所在地。 在塞弗瑞斯坚固的城墙内,树立着一座雄伟的堡垒,是安提帕秘密警察及军事人员总部,负责维持并保护边境的平安。考古学家挖掘出成百上千个年代可考的陶器、十几种颜色的进口大理石、颜色鲜艳的壁画残片、光滑圆整的艺术石膏、石灰岩柱、用华丽的方法剪裁的大写字母、数百枚硬币、大量全陶器皿、漂亮的马赛克、青铜雕像、金链子、牙雕等文物,这些都显示出塞弗瑞斯在罗马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确是一个兴旺繁荣的都市。理查.A.巴特(Richard A. Batey),这位参加过好几年塞弗瑞斯挖掘工作的考古学家在他所写「耶稣和被遗忘之城」一书中称,「持续不断的考古挖掘工作所获得的证据让我们看到,耶稣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复杂的城市文化中,挑战传统对祂的生活及服事的猜测」(14页)。
C. 格拉森(杰拉什)
耶稣到访的另一座城是格拉森,它是低加波利大城中的一个。城及城的周边住着格拉森人。 经确认,这座古城就是今天的杰拉什,它位于安曼(约旦首都)北部二十二英里处,距离约旦河东十九英里,加利利海东南三十七英里。 格拉森古城和现代城市杰拉什被确认为同一座城,是基于与这两座城市名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碑文上称格拉森古城的居民就是「最早的格拉森人」的题词。圣经并未提及这座城本身的情况,只提及「格拉森人的地方」(可五1)。
约旦古文物部门自1953年起就一直在从事考古现场的挖掘工作。 他们发现,格拉森是一座布局完美的城市,城中只有一条主路,它与另外两条路垂直相交。 主路仅半英里多, 道两侧有260根爱奥尼亚式和哥林多式石柱,仿佛是搭了一座石柱廊。 这几条道路的底下是纵横交错的下水道系统。 主路西侧城的高处耸立建于二世纪的亚底米神庙,东侧则是用于洗浴的复合式建筑,城北是一座剧院。路南端矗立着一座建于一世纪的圆形公众集会所。这座建筑在希腊罗马世界中堪称独一无二。 从公众集会所走上一长串阶梯,就来到了建于主后22年的宙斯庙。 宙斯庙旁边矗立的是可容纳5,000人的南方剧院(建于一世纪)。 在城的南门,耸立着一座巨大的得胜拱门,以纪念哈德良(Hadrian)主后129年的到访。再旁边就是竞技场。挖掘现场还挖掘出十三座教会的遗址。
VI. 基督的受死
虽然我们没有基督受死、埋葬直接的证据,但考古发现帮助我们对耶稣在地上生活那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有了更多了解。
A. 彼拉多:石碑题词及硬币
生于西班牙塞维利亚(Seville)的彼拉多在凯撒利亚被任命为犹大地方官 (主后26-36年)。 1961年在凯撒利亚挖掘罗马剧院遗址的过程中,人们从挖掘出土的一块题词石碑上有了重大发现。 这块石碑被人当作垫脚石,放在罗马剧院其中一个出口的阶梯底下。石碑左侧当时磨损严重。 石碑最初肯定是被嵌在剧院的墙上,因为石碑上刻着题词。 其中四行的某些部分还清晰可见。经过整理后译文如下: 题献给凯撒利亚的人民/提比里亚(Tiberieum)/彼拉多/犹大地方官。 这是第一个关于彼拉多的碑文证据,耶稣曾在他手下被钉上十字架。
此外,彼拉多在任期间,犹太利普顿(最小的硬币)上第一次出现了异教徒的标志,「连锁螺线」(lituus)或称占卜魔杖并提庇留凯撒的故事。硬币的另一面印有主后17年的字样,一直用到主后30年,大约就是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的那一年。 彼拉多发行的另一枚硬币上印着一捆有三根麦穗的图形。其反面印着另一个罗马标志,一把往正在燃烧的祭物上倒水用的长柄勺。这些硬币表明彼拉多根本不在乎犹太人的主观感受。
B. 罗马十字架的证据
1968年初夏,一队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北部的吉瓦特.哈维特Ras el-Masaref)发现了四座洞穴坟墓。其中找到的陶器显示修建坟墓的日期大约是二世纪末至主后70年之间。 其中一个洞穴中葬着一位被钉死的年约二十四至二十八岁的男性。此人的存尸罐上用三分之二英寸高的字母赫然刻着他的名字:约哈难( Jehohanan)。 他大约是在主后6年至66年之间被钉死的。主后6年发生了叁色斯起义(census revolt),主后66年则是反抗罗马人那场战争的起始。尸骨上存留的所有暴力痕迹,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这人是因钉十字架而死。
他的右桡骨下三分之一处有一凹槽,很可能是铁钉和骨头摩擦的结果。看起来他的双臂曾从前臂而非手腕处被钉入十字架的横梁,因此骨头并未断裂。鉴于此,福音书中两次提到的耶稣钉痕的「手」(路二十四章,约二十章),应该翻译成钉痕的「胳膊」才更准确。 同理,约翰福音二十章27节耶稣对多马说的话,应为「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胳膊……」。
为了使人能够垂直挂在十字架的横梁上,就必须将他的双腿紧紧压住,使之弯曲并旋转。双脚则由一根从足跟(跟骨关节)穿出的铁钉固定。 铁钉依次穿过了:垫片、木片(黄连木或刺槐)、石灰壳 、右脚后跟骨的一部分、左脚后跟骨的一小部分,以及橄榄木片。 约哈难显然是被钉在一个用橄榄树干做的十字架上,右脚被放到左脚上面。 约哈难被钉上十字架一段时间后,他的双腿就断了。他的右小腿在受到一种大而重的武器强有力的打击后粉碎性骨折,连带他的左腿也断了,这使他的身体在十字架上发生了倾斜。 根据我们现今掌握的试验性证据,十字架确实使用了人们一直以来质疑的铁钉。
VII. 基督的埋葬
耶稣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座山上。挖掘现场发现那地呈现出一个头盖骨的形状(各各他)。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之后,就被埋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主后40-44年,希律.亚基帕扩大了耶路撒冷的规模,修造了「第三座城墙」,将各各他和那座坟墓也包括在城内。主后70年,提多做了一件使耶路撒冷的历史更加复杂的事,就是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
A. 圣墓教会
早期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很可能会纪念各各他和耶稣的墓地。 耶路撒冷极有可能如此。优西比乌(Eusebius)称哈德良皇帝(主后117-118年) 曾用土将圣墓埋了起来,并将那块地全部填平,在上面造了一座维纳斯神庙(shrine of Venus) 。很久之后,康士坦丁命人将维纳斯神庙铲平,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座坟墓显现了出来。 这显然是那地唯一的一座坟墓,因此被认为是基督的圣墓。 康士坦丁随即指示马卡利乌主教(Bishop Macarius)在上面建一所教堂 (「basilica」) 。这所长方形有廊柱的教堂包括了各各他,和上面加盖了圆形建筑的圣墓。 为了做成此事,各各他两边的土地做了平整,使其看起来像个平台。此外,他还清除了墓穴两侧高出来的地方。主后335年,圣墓教堂举行了献堂仪式。现在矗立的那所圣墓教堂,是1099年十字军东征时结合了以前那所教堂的种种元素后重建的。 近代圣墓教会的修复工作开始于1959年。
B. 戈登的各各他(Gordon’s Calvary )和花园墓地
1842年,奥托.贴纽斯(Otto Thenius)称那布路斯路(Nablus Road)上大马士革门东侧的岩石山就是真正的各各他。 1867年,在这座山的西北坡发现了一座用岩石凿出的墓穴。 1883-84年,查理.G.戈登(Charles G. Gordon)访问了耶路撒冷,接受了贴纽斯最初提出的观点。之后,这座山被称为「戈登的各各他」,其中的墓穴则被称为「戈登的墓穴」,或最近才出现的「花园墓穴」。山顶上有一座穆斯林墓园。
到访过圣墓教堂,看过它里面黑洞洞的迷宫般的布局,以及装饰华丽的祭坛;闻过它里面四处弥漫的焚香的香气;听过它里面嘈杂的语言诵读的诵经声之后,许多人都确信这个地方绝不可能是各各他以及耶稣墓的所在地。不幸的是,声称戈登的各各他就是真正的各各他的说法,其实是基于美好的想法,而非基于历史的真实和考古发现或传统惯例。 无论如何,圣墓教堂让我们对耶稣墓,而非教堂本身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而且它的确可算为一个可以安静祷告和默想的美好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