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Progress
0% 完成

I. 宗教发展导论

在第二堂课,我们会从预备新约形成的历史和政治发展,转入到较明显的宗教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世界,并不像如今一些现代国家一样,拥有政教分离的观念。因此对他们来说,这种切割难免有些奇怪。

即便如此,我们都需要问自己一个有趣而重要的问题:"如果我刚好在耶稣降生的时候,生活在中东地区,会有哪些宗教供我选择呢?"当时的宗教如何吸引某类型的人,而不是其他人?耶稣的教导,以及基督教在祂离世之后的发展,与第一世纪各种不同又多元性的宗教,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II. 希腊罗马宗教

我们可以将这个主题,划分为两大类别来思考:首先,从较大的希腊罗马帝国,来看待其中的以色列;再来,我们可以从犹太人的视角出发,特别是那些居住在以色列地的人。如同许多历史学家所形容的,许多传统的希腊罗马人民与思想家,在第一世纪经历了极大的认知动荡──古代神话信仰乃知名的希腊罗马宗教形式,却逐渐因着其他选择出现而遭受摒弃。

A. 神话

毫无疑问的是,那时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相信从过去几个世纪传承而来的神话。最初它是作为一种原始科学的替代品,而具有吸引力。

阿波罗是太阳神,每天开着光芒四射的战车划过天空,以此作为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解释。巴克斯(Bacchus,或是其他酒的神)、亚底米(Artemis,爱神)、墨丘利(Mercury,众神的使者),以及其他许多的神明,都为修习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的学生所熟识。他们后来都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某些行为或特性,并且勾勒出人性的喜好和欲望、美德与恶习。但是,自从第一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崛起,许多关乎古代诸神和神话的辉煌成就,早已被人类帝王所超越。人类帝王所征服的国土版图之大,甚至远超过传说中的希腊和罗马诸神。而虽然当时的科学,按照现代标准而言仍属原始阶段,却已经发现能用因果规律来解释大部分宇宙的运作。因此,神话的意义逐渐淡化。

而毫不意外地,我们也能在新约找到一处关于希腊神话的证据:在使徒行传第14章,保罗和巴拿巴在路司得在一个非常落后、与世隔绝的城镇,被百姓误认是宙斯及希耳米。在这样的地方,古老传统是最难破除的。但是,如果人们不再如同以往那样相信古代神话,那么还有什么其他希腊罗马式的选择?随着罗马帝国兴起,宗教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选择,并且逐渐增长,那就是在帝国东部土地上发展出来的,所谓的君王崇拜。

B. 君王崇拜

最初,皇帝只会在死后,才被罗马元老院奉为神明。可是,加里古拉(在位时间主后37至41年)却自诩为神,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疯了。直到主后60年代中期,尼禄皇帝做了同样的事,甚至使用胁迫手法使人就范。后来到了第一世纪,大约在启示录写作的时期,皇帝多米田还要求人民对他上香下拜,说:"凯撒是主"。

无论是早期的基督教,或是先前的犹太教,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行为。君王崇拜最终带来对基督教的迫害,成为第一世纪的宗教背景,以及新约圣经形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耶稣的时代,这类的迫害才刚揭开序幕。而我们必须留意,对于当时大多数的人来说,献祭给皇帝不过是一项爱国行为,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内在宗教身分的确立。

C.神秘宗教

第三个选项,就是学者所说的神秘宗教。神秘宗教是一系列非常多样化、时常更新的运动内容大大受到东方世界,包括埃及的影响,并能从许多方面的角度来为自己定位。他们都宣称有某些神秘的启示,但是只有经过入会仪式或膜拜加入成为兄弟般的组织成员,才能晓得这些启示。他们各自会做一些特定仪式,有时是一些净化心灵的冥想。谷物之神得墨忒耳(Demeter),是这类神秘宗教敬拜的对象之一。人们会将心思意念投射到玉米穗上,来默想反思。其他的敬拜方式则非常奇怪,好比在区伯利教(Cybelene)的血洗礼中,信徒会将一位祭司放入深坑内,然后搭上木格子,并在其上宰杀公牛献祭,血往下滴为祭司施洗,使其成为新任祭司。

有些学者研究基督教的洗礼及圣餐,和神秘宗教的洗礼仪式以及食物共享,有什么明显相同或类似之处。

然而,除了以下两个重要的层面之外,大致上神秘宗教与基督教颇为不同。相较于许多传统形式的希腊宗教,神秘宗教更明确地带出永生的承诺,而事实上这也是基督教所持守的信仰内容。其次,许多神秘宗教有一个激进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所有的种族、性别、阶层,好比无论是奴隶或官员,都在神和女神的眼中享有平等地位。而无论当时,人们在日间如何被其社会阶级主宰生活,一旦到了晚上参与教派秘密聚会,这些障碍都会被消除。基督教也是秉持同样概念,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3章28节所写,在基督耶稣里不再分自由人和奴隶、犹太人和希腊人、男人和女人。

D. 哲学派系

还有第四个选择,就是哲学家的选择──成为希腊罗马世界里,一个过去或现在著名哲学家的游历跟随者。但是,由于这项选择附带严格的要求,它的影响力也受到了限制。

伊壁鸠鲁学派著名的口号是"吃喝快乐,因为明天我们可能会死去。"虽然他们宣称要如此生活,却不是享乐主义者。通常他们只是单纯地渴望培养如今大众所谓的艺术──像是电影院、好的朋友美食、美酒──享受人生,并且尽可能避免痛苦。

另一个就是斯多亚学派,起源可以追溯到至少主前第三世纪。在第一世纪,这个学派仍颇为流行,而它在某些方面与伊壁鸠鲁学派截然不同。虽然斯多亚学派者也想拥有最大的欢悦、减少痛苦,他们却不和伊壁鸠鲁学派一同追求极致的喜悦,而是克己禁欲、严格对待自己的身体,因为这样下来,他们既不会感受到失控的剧烈痛苦,也不会沉迷于某些可能损害身体的事物。

而在神学上,斯多亚学派主义者是泛神论者,也就是说他们相信神是万有,万有是神,而伊壁鸠鲁学派则认为,如果神确实存在,也是遥不可知的。

在使徒行传第17章,保罗同时与这两派的哲学家,进行了十分精彩的对话。而在某种意义上,这段对话充满驳斥与对立。如同保罗反对斯多亚学派,说上帝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而他也向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家说,上帝是离我们不远的──他还引用斯多亚学派诗人的作品:"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

还有其他一些不太著名的哲学派系,其中之一是犬儒学派。用今天的话来讲,这些古代的嬉皮人士浪迹天涯、四处乞讨、蓬头垢面,因为他们认为人只要照顾好基本需求就可以了,并会依仗别人的供养,才能腾出心灵和精神空间,思考超越物质世界的事。虽然这个概念与耶稣行走在各地的事工,还有祂和门徒一同面对的艰辛和严峻考验,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同样地,两者之间的差异依然大于相似之处。

E. 诺斯底主义

在希腊罗马世界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诺斯底主义的兴起。诺斯底主义明显出自哲学家柏拉图,又渗杂某些犹太和近期的希腊罗马元素。到了第一世纪,诺斯底主义兴起了一个在本质上十分否定世界的运动。

学者称之为二元论。二元论者认为物质世界本质上是邪恶的,因为在诺斯底主义的神话中,创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本身属于无意识及抽象的堕落灵体,用来反抗那遥远及深不可测的诺斯底之神的行为。因此在创造的时候,这个灵体所做的都是坏事。因此,诺斯底主义者与犹太教、基督教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否定自己,甚至抵抗正常食欲。而讽刺的是,偶尔诺斯底主义者也会走到另一个极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如果一切都无所谓,就让我们尽情放纵自己吧"。

大约到了第一世纪中后期,诺斯底主义开始与早期基督教的某些元素结合,因此传统上被称为索菲亚(Sophia)的诺斯底救主,是希腊文"智慧"的意思,延伸成一种存在于人类内心可以得着神圣亮光的自我认知。而这种自我认知或自我救赎,开始被转译成耶稣本身,以致让耶稣与索菲亚并列,成为救世主。我们至少能在新约后期文献,尤其是在约翰的书信中,发现基督教正在面对一个已经相当有所发展的诺斯底主义,而我们在讲述保罗书信的课程,也会指出在早期教会的时代,甚至已经出现了倾向诺斯底主义的迹象。

III. 犹太教

不过,对于活在第一世纪的人来说,希腊罗马世界只不过是当前的其中一个世界罢了。所有初代的基督徒明显都是犹太人,也有一些犹太人背叛了原先的宗教,采用希腊罗马的宗教形式;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犹太人仍然忠于他们祖先的传统。那么,出生、成长于犹太家庭的孩子,那时可以拥有或是作出哪些选择?我们能从新约看见三大犹太派别,并从第一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Flavius Josephus)著作中,发现第四个。

A. "那地的百姓"Am-ha-Aretz(עַ֣ם הָאָ֑רֶץ

有时候我们读新约,会以为犹太人必须从这四派中选择一派,而这四派结合在一起,就等同于接近犹太教的总数。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第一世纪的犹太人,至少有百分之80(有些人甚至会认为高达百分之95)的比例,都没有选择特定教派。他们是普通的劳动人民──渔夫、农民、小商贩或手艺人、技工、木匠。他们被其中一派犹太领袖,以贬抑态度称他们作为"那地的百姓"(Am-ha-Aretz),因为他们心里根本没有明白律法的热诚,也不期待像其他犹太教派,那样完全深入地关注履行上帝命令的每一个细节。

怪不得最初追随耶稣的人,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些"那地的百姓":因为这样的普通人虽然没有时间、兴趣和能力,来学习一丝不苟的律法细节,也无法遵循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犹太派别,却衷心盼望弥赛亚──这位解放者、救世主来临。

B. 法利赛人

而那些少数落入这四个派别其中之一的犹太人,又拥有哪些特质呢?当中有一批被称为法利赛人,经常在新约圣经中与文士一同被提及。文士是一份简单的专业,依靠反复抄写希伯来文圣经谋生,这使他们非常熟悉律法,容易成为律法方面的专家。有些文士会加入不同派别,有些则不隶属于任何派别,而大多数在新约出现的,似乎是法利赛文士。

法利赛人是一个教派,他们一直都在费心思考,如何在当时生活中各个层面应用希伯来的律法──《妥拉》。即使希伯来律法有613则规条,在颁布犹太人律法数百年后,内容肯定仍然未能涵盖所有生活情况与变化。或许我们对法利赛人认识最多的,就是透过耶稣与他们发生的冲突,以及对他们的责駡;特别是在马太福音第23章,祂反复称他们和文士为假冒为善的人。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法利赛人对古代犹太教,也抱持许多不同的观点。也许并非所有的,甚至大多数的法利赛人并不都是虚伪的,甚至是那些被耶稣称为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在一般犹太民众心里也不是如此。事实上,法利赛人是最受到一般百姓欢迎的教派。

基督教不仅将原先的犹太会堂敬拜,发展成教会崇拜仪式,又将犹太人本来对律法的态度,转化为上帝以祂的爱成全的律法。甚至是在具争议的伦理议题上,好比离婚或纳税,即使耶稣总是会扭转法利赛人的思想与教导,但是在许多层面都反映出法利赛人的相关背景。我们若要大胆且诚实呈现第一世纪的情况,或许可以将今日保守的福音派基督徒,也就是那些很看重圣经,希望将圣经的各个详细教导应用在生活上的人,类比成最接近古代的法利赛人。而当这些人陷入律法主义,又被指控以一大堆该做和不该做的规则,来妨碍别人与上帝建立活泼的关系,听起来是多么令人震惊。我们作为基督徒,尤其是保守派的,必须对这一点怀抱谨慎态度,免得最终变得跟法利赛人一样。

C. 撒都该人

另外,犹太教还有其他的群体。撒都该人是一个稍微小众的群体,他们在若干重大议题上,并不同意法利赛人的论点。法利赛人接受在第二世纪末,被编辑成《米示拿》(Mishnah)的口传律法,因为他们相信上帝除了会透过一些手抄律法,也会借由其他口述传统来启发摩西。而相反地,撒都该人只接受手抄的律法正典,也就是希伯来文圣经。于是,他们对于没有清楚在经文上阐明,特别是在摩西五经上不常出现的教义,抱持怀疑的态度:例如复活论、天使论、预定论、来生论。

相对地,法利赛人持续发展出来的思想,反而更接近早期的许多基督教教义内容。

如同在使徒行传结尾,保罗在几次的审判场合上表明自己是法利赛人,而不是撒都该人,导致犹太公会的人分成两派,有些人要来为他辩护,有些则不。

撒都该人比较按照律法书的字面所写而行,这意味着当圣殿于主后70年被毁,他们根本不能生存下去。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依照旧约所规定的那样献祭,才能得着赦免。法利赛人却认为,尽管无法献上动物作为燔祭,信徒仍然可以透过悔罪的祷告,并且诚恳地过一个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新生活,来恳求上帝的饶恕。因此,我们能够很快明白,为何犹太教的主要支派法利赛人,能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和圣殿遭到毁坏之后,仍能幸存下来,而撒都该人却很快消失了。

D. 爱色尼人

有一个群体的名字虽然没有出现在新约中,却非常重要,这群犹太人被称为爱色尼人。在过去五十年左右,他们的工作尤其变得更加著名。因为那时在以色列的死海岸边,一个名为昆兰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古卷书库。

虽然我们也从其他文献得知,爱色尼人当时也聚居于一些大城市中,他们却是一个修行的群体。他们比其他犹太教派别更加相信,只有从社会中抽离,才是惟一讨上帝喜悦的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严格、细致地遵守《妥拉》──希伯来圣经。他们也发展出一些独特教义,好比相信两位弥赛亚的来临,一个是祭司身分,另一个是君王身分,因为这些角色在旧约时期,都被分配到以色列众支派不同的儿子身上。

在已发现的昆兰古卷中,不少内容与新约圣经教导有所相似──例如八福中所表明对穷人的关怀,或使用"人子"作为弥赛亚的称号。有些人甚至认为,施洗约翰可能曾与爱色尼人接触,因为他的事奉风格与他们相似。尽管这般解读不符合事实,有些人甚至更进一步认为,耶稣就是爱色尼人。因此,即便爱色尼人并没有明确被记载在新约,从昆兰古卷对这个特别教派的认识,却可以为我们理解耶稣所生活的第一世纪犹太教背景,带来显著的启发。

E. 奋锐党

最后一个我们要提的犹太派别就是奋锐党,他们是一群自由的战士。在第一世纪,他们透过一些零星、短暂的暴动崭露头角,直到主后60年,他们才联合起来企图推翻罗马政权。而我们也在上一堂课提到,他们最终惨败。尽管他们肯定希望像马加比家族一样、再度光复圣殿、庆祝修殿节。但是不论原因为何,这一次却失败了,而他们的教派也彻底瓦解。一些证据显示,主后70年罗马人摧毁昆兰之后,爱色尼人也消失无踪。只剩下法利赛人继续发展下去,成为今日的拉比犹太教。而这样的犹太教与基督教一同发展,也经常产生对立和争辩。

F. 关于犹太宗教的总结

我们要如何总结第一世纪的犹太教呢?无论当时的犹太人有没有加入,或是决定加入哪一个教派,都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向众人表明自己的身分,并与同住的希腊罗马人有所分别。对于当时的男性来说,这样的标志是割礼。另一个标志是守安息日,将七日中的头一日视为安息日,用来休息和敬拜上帝。他们有独特的经文律法书《妥拉》及其一切诫命,并且他们相信自己是上帝在这地上拣选的子民。然而,问题在于,他们在那块土地上没有自由,因此他们热切期盼弥赛亚的到来,相信一个解放者将要拯救他们。令人遗憾的是,毕竟他们殷切期盼看见的弥赛亚形象,比较像是将领或军事统治者。因此,当耶稣和基督教宣告弥赛亚已经到来,祂的样貌就没有符合他们传统上的期望。尽管如此,这个简短的概要,至少能帮助我们了解各种宗教及其背景,好能更进一步预备学习新约。

课程材料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