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I. 关于正典、经文和福音书
在这一堂课,我们要来探讨三个不同的主题。对于认识新约,前两个主题构成了更广阔历史背景的一些部分,而我们在前几堂的课程中已经提到过。第三个要探究的是福音书的写成,我们也将直接进入新约文献。前两个主题涉及学者所说的正典,还有新约的经文鉴别学。
正典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量尺"或"准则"。正典也可指那些被收集,并且最终定名为"新约圣经"的书卷。这些书卷是根据什么原则被挑选出来的呢?什么原因令某些书卷不被列入其中,而某些书卷却能被选中?
II. 新约正典
如今许多人都听过,对于圣经正典,罗马天主教会与新教教会抱持不同的看法,甚至还有人听说过"次经"一词。次经指的是我们在先前提过的两约时期中,也就是在新约与旧约中间时期,写成的十二卷或更多书卷。就我们所知,这些书卷没有被犹太人纳入正典或视为权威文献。可是,一些新兴起的教会,特别是在第三、四和五世纪也在开展并广泛传播的罗马天主教来说──某些经卷具有高度价值,甚至曾经几次考量将之收录于正典之中。不过严格来看,这是一个关乎旧约系列具争议的议题,因此我们不需再详细讨论下去。
A. 伪经
另外还有一些在两约时期写成的书卷,虽然没有被犹太人或基督徒采纳为正典,却能增进我们对两约时期的历史、宗教和文学形式的理解。这些书卷被称为伪经,它们不时也会出现在新约背景研究中。研究新约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收录这二十七卷书成为正典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出现任何意见上的分歧,使这二十七卷书最后成为基督徒所相信的,一份上帝所默示的权威文献。
B. 新约的书卷
新约书卷的集成过程是渐进式的。最早于大约第二世纪中期,开始出现了不同组合,并具有权威性的新约书卷之集结。
而到了第二世纪末,在主后200年左右,也就是特土良的时期,人们认为既然摩西在西乃山所领受的律法,后来被书面记录下来作为旧约,又在经过几个世纪之后成为希伯来文圣经,他们也就自然期盼,能拥有一份以书面形式写成的新约。而耶利米先知提及的约,称为旧约old covenant或约testament(这两个词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中的意思是一样的)──于耶利米书31章31节及接续内容指出:上帝借着耶利米预言日子将到,祂要与祂的子民另立新约,祂要将祂的律法写在他们的心上。如此内化的信仰观,明显超越旧约时期所反映的特色。
新约的经文本身也间接提到,上帝向耶稣、使徒和初代信徒的启示,将会以文字记载下来再辑录成新约。在约翰福音14章26节和15章26节特别提到,耶稣应许众人祂离开之后将差派保惠师,也就是圣灵,来教导他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并让他们想起祂先前所告诉和教导他们的事。基于这些原因,因此从神学上来看──将上帝所赐的新约以文字型态,也就是所谓的新约书卷发布出来,十分符合早期基督教的思想。
后来到了主后300年代、400年代、500年代,罗马帝国各地的基督徒领袖多次聚集,经过许多教会大公会议,严肃讨论关乎基督信仰主要教义的各种问题,并且驳斥当时一些发展中的异端邪说或错误教导。而圣经正典是这些讨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议题。由此可见,上帝并没有在某个夜晚,向初期的教会显现,表明哪二十七卷书该被列入,就此完成了正典。而至少许多福音派学者认定,圣经正典是这样形成的:在很早之前,大约是在第一世纪末到第二世纪初,也就是这些书卷在写成后不久,就被广泛认定与其他宗教著作形式明显不同。
III. 准则
那么,更具体的问题是,最后究竟是根据什么标准,决定将这二十七卷书列入圣经正典?在那些讨论会议上,他们如何评估哪些书卷值得列入,而哪一、两卷书即使曾经被提议列入,也最终被排除?衡量的主要标准有三项,那就是一致性、大公性和使徒权威性。
A.一致性
这些词汇分别具有什么意义呢?在此,一致性指的是文献内容与原有的圣经,达成前后连贯。虽然新约的内容明显是关于耶稣、关于祂发起的运动、关于在初代基督教历史中祂的追随者所怀抱的信仰,以及他们对于许多早期基督徒个人及教会的教导。但是,我们要如何掌握耶稣的教导、使徒传讲的扎实教义和伦理其中精要,以致能将它们与其他选项区隔开来,例如我们在上一堂课提到的诺斯底式的基督教?其中一项重要评估准则是:新的启示不会与原有的圣经,意即与旧约圣经,或如同上述内容所提到的,与新约其他经文产生任何矛盾。
B. 大公性
第二个标准是大公性,指的是普及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这些文献被广泛流传与接受的程度。倘若文献只被一个特定教派所看重,就不符合此项标准。然而,这些书卷的情况并非如此。它们除了在罗马帝国统治早期就已经广为流传之外,也获得初代许多基督教教派的认同──相信这些书卷传达纯正的信息、带来许多帮助,并且受到广泛使用。
C. 使徒权威性
第三个标准是使徒权威性,意指是否有可靠的主张,指出各卷书是由使徒本人,或是由使徒身旁亲密的同工写成。马太、约翰和彼得都是耶稣的门徒。而传统上认为,马可和路加的教导,分别是出自于使徒彼得和保罗。虽然希伯来书的作者尚有争议──我们已经在导论课程中提过──所有可能的作者人选,全部都是使徒保罗的亲密同工。
D. 被排除的书卷
有哪些类型的书卷,后来被排除在正典之外?第二世纪时,一些正统的作品遭到了排除,意即如今已被整理、翻译而成可读性高的教父作品。教父作品被排除,并不是因为其主要传达出任何错误教导,而是因为写成这些著作的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已远超过使徒及其跟随者的时代。而所谓的新约次经,也是在第三世纪后,并且跨越几个世纪以后写成的作品,内容包含对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及启示录提出的一些补充,试图填补新约记载中存在的空隙。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其历史价值是挺微不足道的。
那时,像是先前提到的诺斯底主义著作、其他异端,或是一些被认定为错误的教导,也在某些教派圈子中出现。其中最有名的,并在近年引起不少学者关注的,是多马福音。多马福音总共有114篇语录,各篇内容大致上并无关联,据称是耶稣向门徒的启示。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与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福音的教导相似。另外的三分之一内容虽然与福音书不平行,却不属于非正统的教义,而剩余的大约三分之一内容,则很明显是源自于诺斯底主义。
尽管有些学者推测,多马福音的部分语录,或许也能反映出保存在正典之外有关耶稣真实的教导,但是当中只有少部分内容能为正典中使徒的教导,作出具历史性的精准补充。
IV. 经文的准确性
再来,我们要从正典的讨论,进入下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文献,很可能就是上帝启示并且赐下的新约?这是一个关乎新约文本的问题。其实经过了两千年,以及几世纪以来反复的人手抄写,我们仍可确实相信,当初那二十七卷书中包含的讯息仍然完好无缺吗?然而,在一开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我们并没有任何已确知手稿;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任何一张羊皮纸或蒲草纸上来自新约作者的真迹。
A. 经文佐证
然而,关乎新约圣经的经文佐证,为数确实远超乎任何一种古代历史或其他文献。如今被认定最古老的新约部分抄本,是大约在主后125至140年抄录的约翰福音碎片,上面留下了几段结尾的经文。而作为最后成书的新约书卷之一,约翰福音大约是写于主后90年,意思是在这个抄本出现之前的三十、四十、五十年,约翰才完成了他的手稿。后来,我们找到了在新约时代晚期,存留下来完整的福音书或是书信,其中只有少数经节因为被撕下,或是书卷上出现破洞而有所遗缺。
B. 较旧的翻译
到了第四和第五世纪,我们开始找到一些完整或几乎完整的新约抄本。而有趣的是,在翻译新约圣经的历史记录中,最古旧、最为可靠,并且存留几乎全部或大部分内容的六个译本,竟然是在近几世纪前才被发现。在宗教改革时期,第一本英文圣经──英皇钦定版产生,德国路德圣经也只是比它稍早完成。另外还有雷纳巴莱拉(Reina Valera)西班牙文圣经,以及多种欧洲语系的圣经出现。现代欧洲语文翻译圣经,取代了罗马天主教会多年传承下来的拉丁文圣经。这些翻译版本多数都制作得非常精致,出版时间也十分接近,以致几乎整卷新约圣经都受到了广泛阅读。但是,后来我们却也发现,早期版本与一些晚期版本的内容,有一些明显差异。如今,那些沿用现代语言翻译的圣经版本,会加上注脚或旁注,用以补充其他经文,好让今日的读者看见,经文上的差别能带来许多有趣和重要的讨论。
C. 现代翻译
在英语国家,最广泛受到认可和使用的三个圣经译本,不外乎就是新美国标准圣经、新国际译本及修订标准译本,后者在最近几年经过再次修订,而被称作新标准修订译本。绝大多数这些现代语言翻译文本的差别,包括一些非常细微的拼字错误、误删字词或字母,或是重复内容,这些都很容易更正,甚至不用借由旁注标记出来。偶尔也会发现一些神学上显著的差异,可能是早期的基督教文士试图消除经文中难题时,意外造成的结果。
在新约圣经中,无论是在整节经文、两节经文之间,或是一节经文的某部分,都很少出现问题;然而,却有两处经文引发了不少争议。这两个例子出现在所谓马可福音较长完结的部分,其中一段于英文修订标准版,记载在马可福音16章9至20节,另一段则是约翰福音7章53至8章11节,一名行淫妇人的故事。经文鉴别大致上都对这两段经文是否最初由马可或约翰写下,抱持怀疑的态度。另外,在马可福音的较长完结部分,还有一些神迹内容可能在神学上引起困惑:好比门徒说他们能拿起蛇,甚至喝下它们的毒液,也不会受到伤害。
至于在约翰福音,那个行淫妇人的故事,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因为这段故事如实描绘了耶稣的身分──虽然可能是后来才加上去的,而且可能是在成书不久,就被一名当代基督徒文士补充进去。重要的是,虽然这两段经文、偶然一节两节,或是一节的部分内容出现争议(好比主祷文较长的结尾),这些经文都不能对基督教教义造成影响,这表示新约文本的可信度,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七,甚至到百分之九十九。
若从研究历史的角度来看,关于基督教教义的启示和圣经无误论的讨论,几乎必须纯粹涉及最初手稿,而不是那些透过所谓完整系统保存下来的文本。不过,在上帝的眷佑下,似乎已经将经文妥善地保存下来,并让人即使是仰赖现代语言,并且是以最新语言翻译的经文,都能避免落入错误的诠释。我们已经拥有按照上帝旨意形成的新约圣经,也有十分精确的能力,可以重构最初写成的希腊原文,因此我们不仅能了解经文,还能进一步探索那些未能确定的少数内容。
V. 福音书的形成
现在,我们要进入新约圣经的第一个部分──福音书,并且提出最后一个关于福音书形成的介绍性问题:写作耶稣的传记,需要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已经说过,福音书的体裁类似古代传记文学,但若与现代传记比较,就会明显发现它们很不一样──甚少描绘耶稣的童年或成长过程,几乎没有记录祂在30岁开始事奉以前的生活;马可和约翰甚至还各自花了差不多一半的篇幅,描述耶稣在世最后七天的相关事件。虽然以现代传记的标准来看,这样的写作方式是极不相称的,内容却完全符合古代传记的写作标准──以主题作为刻画重心,而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根据当代意识角度,将一位名人最受到关注的重要元素描绘出来。
A. 耶稣生平的外证
然而,矛盾的是,当我们要评估耶稣生平的相关证据,却会发现一组有趣的问题。在一方面,除了四福音,极少历史资料被保存下来。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保留了最多相关的资料,但只涉及其中的少数段落。后期的犹太文学及一名希罗历史学家偶然的引用参考,以致我们可以肯定,耶稣是活在第一世纪的犹太人。祂聚集门徒、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传讲上帝的国度、以行神迹闻名(特别是能赶出人们身上的污鬼)。祂特别透过与人一起吃饭,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又因着触怒权贵而身陷困境。祂遭到犹太人逮捕,最终被罗马人判以叛乱罪。尽管如此,在祂的追随者当中,有人相信祂就是弥赛亚,并且相信他们已经见证祂的复活。
除了这些,难以在新约之外找到其他部分的证据。虽然从这一方面来看,若是能从其他地方找到佐证,毕竟是好事。因为古代历史的叙述,往往倾向记载皇帝的军事和政治功勋,或是皇室相关事件。所以,一个明显受到重挫的宗教运动及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而不被当局宗教机构认可的宗教创办人,这种无名小卒的故事,想必不会被优先收纳在其中。不过,另一方面关于耶稣而相互矛盾的证据,似乎又显得太多。
B. 对观福音和约翰福音
我们似乎能从新约找到大量证据。可是,一旦我们尖锐地看待这些证据,偶尔会发现它们好像自相矛盾。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的内容较为相似,因而被称为"对观福音"此字出自希腊文的"一起看"。当我们将三卷书一起看,将经文概要相互平行、综观看待(我们时常这样做),方便比较与对照它们之间的异同。另一方面,由于约翰福音与前三部福音书有显著差别,使得历史学家因而延伸出许多有趣的问题,也令信徒思考福音书的内容为何有所不同。
如今,在大部分基督教历史及教会研究中,这样的问题大多都没有被直接探讨过。自第二世纪起,最常见的作法是精细地制作《四福音和谐本》──统一所有四福音书的材料,并把基督生平按照年分顺序合编在一起。惟一的问题在于,上帝其实也能以和谐方式陈述,甚至可以统合成一文献。祂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选择这样做。而倘若我们将四福音书合编为一,就必然失去每卷福音书的独特性,而基督徒都一致相信,那些内容是出自于上帝对作者的默示。因此,过去的两百年以来,针对对观福音的问题使我们能发展出各样的批判或分析方法,用来探究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彼此关系上的问题、约翰福音本身的问题及其与对观福音的关系的问题上,发展出更详尽的讨论。
VI. 圣经鉴别学
在现代圣经鉴别学兴起过程中,分别有四个非常广泛的历史调查阶段来处理这些圣经问题。
A. 来源鉴别学
最开始的阶段是来源鉴别学:这些文献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学者根据许多原因,大致上肯定马可福音是最先写成的。马太及路加两卷福音书的作者,不仅读过马可福音,还引用它的内容,并且加上他们自己的资料作为补充(可能是出自一些失传的语录)。学者称这样的资料为Q,是从德文quelle而来,意思是"来源",有些资料可能是来自特定出处,好比以马太福音来说,如果马太确实是门徒之一,他的叙述就必然包含个人的记忆。
B. 形式鉴别学
第二阶段是形式鉴别学,关注的是口传时期──从耶稣在世的时间直至福音书写成,其中相隔大约二、三十年,也许再迟一点。耶稣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流传,像是比喻、神迹故事、格言等等,而许多学者认为,这些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口传耶稣教导与行为的时期。虽然形式鉴别学者有时相当怀疑这项传统在历史上的可信度,却有其他更多的福音派学者指出,第一世纪的犹太教文化,旨在培养极具优秀的记忆能力,而这可能就是使徒能以准确保留这些资料的原因。
C. 编修鉴别学
第三个阶段是在圣经研究中,曾经盛行半个世纪的编修鉴别学。它是从德文redaktion而来,意思是"编辑"。这个研究方式着重于探究福音书作者的写作目的、他们独特的神学资讯,以及他们将信仰传统如此整合的缘由,盼望借此发现各个作者期盼对哪些特定读者,传达哪些特定主题。
D. 文学鉴别学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文学鉴别学的时期。按照文学批评的立场,阅读福音书就如同阅读任何伟大的作品、小说或历史书一样,为的是要明白故事情节、角色之间的冲突、剧情之中的高潮、悲剧、喜剧等等要素。现在,我们将分别简单介绍各卷福音书,而上述这些要素也会涵盖于内容之中。它们至少都能对学者所关注的一些议题,提供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