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I. 路加福音
在这一堂课,我们要从马可和马太福音,转过来介绍路加和约翰福音。同样地,我们要先来探讨这两卷书独特的神学。
A. 神学
许多读者能从路加福音,觉察到耶稣的人性。而祂尤其怜悯那些遭到社会排斥的人的这个主题,确实与其它的主题一样,明显展现出祂的人性。在路加福音,好几个被社会排斥的类别,都受到了耶稣特别的关注。这些类别包含撒玛利亚人和外邦人,他们是以色列人眼中的"局外人"。
只有在路加福音,我们读到著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只有在路加福音,我们读到耶稣医治了10个患大痲疯的人的故事,而唯一回来向祂表达感谢的,是一个撒玛利亚人。
在路加福音,"税吏和罪人"是一个有趣的片语,它不仅为这卷福音书加添精彩成分,也反映了另一个被社会排斥的类别──这样的人并非"贫无立锥"(down and out),反而可说是"倚财仗势"(up and out),耶稣却特别关注他们。只有在路加福音,我们读到矮子撒该的故事。这名税吏为了看见我们的主,爬上了一棵桑树。
妇女作为另一个被社会排斥的类别,也受到了耶稣特别的关注。在关于诞生的叙述中,路加福音将焦点集中在施洗约翰的母亲以利沙伯,以及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对此事的看法上。整卷路加福音有一项特点为人所知:将男人或女人配成一组,再将它们并列在一起。在同样是关于诞生的叙述中,亚拿和以利沙伯都唱赞美诗,又宣告弥赛亚的到来、提及那些与耶稣降生相关的事件。只有路加福音将失羊和失钱的比喻配成一组,其中一个比喻的主角是男牧羊人,另一个的则是女人或家主。
在路加福音,或许关乎女人最有名的故事,是马利亚和马大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耶稣并没有表扬马大符合传统的接待,也没有称赞她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反而从一个反主流文化的观点来嘉许马利亚,因为她坐在祂的脚前渴慕听道,像是门徒在拉比身旁学习一样。当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妇女在其他的拉比身旁,是不被允许这样做的。
另一类被社会所排斥、需要耶稣特别关注的,是一般的贫穷人。只有在路加福音,登山宝训中的八福将焦点集中于贫穷人本身,而不是马太福音所提到的,那些灵里贫穷的人。只有在路加福音,我们读到耶稣借着"拿撒勒宣言"(Nazareth Manifesto)声称,祂要来实现以赛亚书61章1节的预言──耶和华的灵在祂身上,(先不论其余的事)要祂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只有路加福音收录了愚蠢的富人、财主和拉撒路这个著名的比喻。前面两种人被耶稣斥责,因为他们自私地专注在所拥有的财富上,不仅忽略了贫穷人,也从未向上帝悔改;他们的心从来都没有归向上帝。而有一个称号,不仅自然地融合这样强调耶稣的人性和怜悯的叙述,也将路加福音独特的主题阐述出来,那个称号就是"救世主"。
同样地,希腊文的"救恩"和动词"拯救",出现在路加福音的次数,比在其它书卷还要更多。一些释经学者以充分理由,提出"救恩"这单一字词实际上对路加福音神学的主题,作了最好的总结。路加福音19章10节这一节经文,或能概要陈述这个主题──耶稣说祂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在路加福音,耶稣借由比喻作出的教导,大约是其他书卷的两倍以上。而我们刚才也在讲解主题时,提到了几个比喻作为例证。
B. 路加:首位基督徒历史学家
路加也被称为首位基督徒历史学家。首位基督徒历史学家既不是马太,也不是马可。虽然他们的时间确实是在路加之前,但是他们并没有追述历史,而路加可能是首位福音书的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思维来写作。只有路加在福音书的开头,将与耶稣降生及祂出来事奉的相关事件,包含在罗马帝国更大事件的背景之下:谁是皇帝、谁是叙利亚的省长,以及哪些人是犹太人的宗教领袖等等。
路加在写作的第二卷书──使徒行传中,特别关注时序性和共时性的精确度。很多学者认为,路加是第一个以基督徒历史学家的认知来写作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可能用了相当漫长的时间,认真思考教会历史的人。毫无疑问地,就我们所知,只有他这一位福音书作者,在写成福音书之后又再写了续集──也就是使徒行传──他带着一种不间断的感知写下了这卷书,认为教会可能会继续发展下去一段时间。尽管一些最初跟随耶稣的人根据祂所说的话,相信在他们有生之年,在这一代,祂就会再来。或许路加的理解却比别人还更清晰,他知道耶稣所说的话并未清楚表明这件事,以致无法确定祂要多久以后才会再来。
C. 路加福音中独特的主题
我们只要简单一看,就能在路加福音找到几个独特的主题,包含看重圣灵的工作、耶稣对门徒的教导和在祷告上的学习,以及关于喜乐的主题。同样地,一旦我们探讨完一卷福音书所强调的神学论点,就会自然想要知道,这卷书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些学者非常强调耶稣再来明显迟延的主题,以致他们相信这卷书不可能是在第一世纪写成。而路加福音描述耶稣预言圣殿被毁的细节,也比马太或马可福音所提及的内容更加明确。
相较于马太和马可福音描述那场景为"毁坏可憎的",我们却在路加福音21章20节及接续经文读到,耶路撒冷将被军队包围,并且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虽然这段内容明显是一个暗示,有些学者却认为,作者必定是在事实发生之后,才能对耶稣提及圣殿与耶路撒冷被毁的预言,作出如此较为精确的叙述。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接受独特的超自然预言能力,也是耶稣教导中的一部分,那么不论祂以较明确的方式表达,或以其他保持神秘的说法来表达,都是有可能的。
D.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令人感到出其不意的结尾,事实上可能对路加写作时的背景,指出了一个关键的要素。如果我们按照次序阅读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就会发现使徒行传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在描写保罗到耶路撒冷的旅程:他被捕、遭到监禁,经历各种聆讯和审理,最终向罗马皇帝上诉;虽然在这段辛苦的旅程中,船甚至还撞坏了,后来却有另一艘船能将他和其他同船的犯人带到罗马,而他就在那里等待上诉结果。
在使徒行传第28章,路加写到保罗遭到软禁两年,却仍然能自由传讲福音,不受到任何阻碍──前提是他不能离开住处,也与一名罗马军兵持续以锁链锁着。不过,每当我们读到使徒行传的结尾,都会想要知道保罗向皇帝上诉,最终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却无法得知。
有一些合理的原因,能够解释为什么路加想要结束这个故事,而没有进一步说明。罗马是首都,最大的都市,帝国的心脏。使徒行传大部分的内容是关乎福音,以及福音如何从耶路撒冷向外开展并最后抵达罗马。即便或许路加就是想要在这个地点结束写作,却仍然无法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他知道后续发展,为什么不将保罗生命的结局告诉我们?许多释经学者根据历史的观点指出使徒行传结尾最重要的特色,或许反映一个可能性:路加几乎已经把他从保罗所听到的最后一个事件记录下来,因此其后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写的了。
E. 路加福音的写作时期和作者
如果我们将其他非基督徒历史学家所提供的同时期资讯,与使徒行传的内容互相对照,依然很难断定使徒行传结尾的时期为晚于主后62年。若是如此,那么路加福音作为路加两卷系列著作中的第一卷,必定是稍早写成的,也许是在主后61年。如果这些前提都能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断定路加福音是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陷落之后写成的。有关耶路撒冷陷落及其他情况更大和更明确的细节,必然以其他的方式来说明;一些额外的情节,或多或少有助我们的推论。
路加显然看来是一个外邦人。他的名字唯独一次明确地出现在圣经中,是在歌罗西书的结尾。在歌罗西书4章10至14节,保罗将他身旁的犹太人同伴和那些不是的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而路加被包含在后者之中。
在使徒行传,路加也模糊地出现在五个不同的场景里。那时作者停下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换成以第一人称复数写道:"我们做了这些,我们做了那些"。
在保罗到外邦人地区宣教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发现路加的踪影,之后也大多是在同样情境下看见他。对于这些文献本身的推论,教会历史无法作出什么补充。爱任纽对路加宣教的参与,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讨论,而他为此提供唯一的时间范围,是在马太和马可福音写成之后。因此,我们推测这卷书最有可能写成的时间范围似乎落在主后60年代,而若我们为使徒行传的结尾提出一个不同的解读,甚至能将这个时间估算到主后70年之后。
F. 听众和路加的写作目的
根据学者推测,路加所关注的主题──财富和贫穷,能从使徒行传及其它书信中找到轨迹,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下来,最初跟随耶稣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贫困的族群;后来随着教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居住在都市的人,以致后来的基督徒群体,少部分是我们所谓的中产阶级,偶尔也有一些有钱人。因此,路加的听众很可能除了拥有外邦人的色彩,还是一个以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混合在一起的群体;这使得路加非常关切,并且期望富有的基督徒不要忘记,他们有责任要关怀比较贫困的弟兄姐妹。
如果我们大致上接纳这些推论,相较于我们在马太或马可福音所看到的内容,路加福音迄今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确实、独特的资料。在对观福音的三位作者当中,只有他明确陈述了写作目的。而这个目的也组成了他的序言,列举在路加福音第1章的前四节:"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路加写道:"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
这个前言认真仿效许多希腊罗马历史学家所写的序言或前言,而且应该也驱使路加怀抱信心,借由写成这份文献来达成记录历史的目的。他的职责就像是一位忠实的历史学家,他采访见证人、阅读先前的书面文献,也曾查考过所有的资料来源,包括口传的传统,而现在他以合乎顺序、整齐的形式编辑,同时按照主题写成一卷福音书,为的是让读者明白,他们被教导的事情都是可信的。
在古代世界,昂贵的工程好比完成一卷福音书的写作,依照惯例会获得一些富有的资助者支持,等到成书后就会将书卷献给他。因此,无论提阿非罗是不是基督徒,几乎可以确定他是资助者;他资助路加进行历史研究,也帮助他完成这卷书。也许他是我们称之的寻道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基督教的信仰,又或许他是一名初信者。无论如何,路加希望激励他相信,他在书中所记载的内容都是真实事件。然而,现代学者对于上述结论,一直都抱持怀疑,如同他们怀疑马可和马太福音的作者一样。学者怀疑这卷书的作者是否真是路加,也就是保罗在歌罗西书描述的"亲爱的医生";但是,再次相对默默无闻的角色的问题,反而有利于传统上确认之观点。
G. 路加福音的结构
当我们观察路加福音的结构,除了会发现这卷书在某些部分依循马可福音,某些则不(这两种写作方式有趣地相互交替),也会看到它在地理上的延伸,比其他的福音书更加统一。
在一开始,路加将耶稣降生的背景设定在罗马历史的相关事件中,而当耶稣成年之后出来服事,地点几乎都是在加利利。
后来,只有路加描述了耶稣前往耶路撒冷的路程。首先,祂从撒玛利亚启程,中途经过犹太,最终靠近耶路撒冷。只有路加福音将耶稣事奉的高峰,单单集中于耶路撒冷,以致没有记录祂在复活之后显现的相关事迹,像是马太和约翰福音一样。路加似乎建构了一个地理排序,与后来他在使徒行传中的排序刚好相反。使徒行传1章8节如此写道:"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当我们记得,加利利在第一世纪也被称为"外邦人的加利利",因此在地理上进入加利利,成为走向到整个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II. 约翰福音
最后我们要探讨的,是约翰福音的概要介绍。正如我们在先前的一堂课所讲过的,约翰福音和对观福音十分不同,虽然我们可以对此列出一连串的差异,不过还是精简列举几项即可。
A. 约翰福音的神学
关于约翰福音的神学和他对耶稣的观点,有趣的是,约翰也提供了一个写作目的陈述(内容比路加福音的更加精简)。在约翰福音20章31节,约翰这样写道:"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有趣的是,这两个具有相同意义的称号──"上帝的儿子"和"基督"是从马可福音开始使用的,而这提醒我们,即便我们在此的讨论焦点是福音书之间的差异,它们的内容仍然有着相当大的重叠。
但是,如果我们转向唯独约翰福音,在耶稣身上所强调的层面,就会发现耶稣只有在约翰福音中被称为道、上帝的话、道成了肉身、上帝的羔羊──只有在约翰福音,会出现一些及其强烈和明确的陈述,将耶稣等同于上帝本身。耶稣不仅仅只是"上帝的道"(约翰福音1章1节),多马还在耶稣复活之后向祂作了如此的信仰告白:"我的主,我的上帝!"(约翰福音20章28节)在约翰福音10章30节,耶稣描述了祂与天父之间独特的合一,而且只有约翰福音记载了著名的"我是"的说法,如同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活水……复活及生命,道路、真理和生命……真葡萄树"。
约翰福音中其它的独特主题,包括强调永生──不只是在未来,而是在今生的此刻已经开始;强调神迹是一个记号,将人的信心转向耶稣;强调耶稣在更亲密的场合私下教导门徒,特别是第13到17章记载了祂在生命的最后一夜,于马可楼上所作的长篇"临别讲论"(farewell discourse)。这段唯独出现在约翰福音的记载,带出了几个尤其独特的主题,包括父、子、圣灵的合一,三位一体教义的开始,还有门徒与上帝、与彼此之间的合一。约翰福音于6章39节和10章29节也作出非常有力的宣告,就常被称为信徒"永恒的保证"。但是,他也提出信徒要保持常在耶稣里面的命令,来平衡这一点。
约翰福音将基督的死视之为升高。耶稣在12章32节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也只有约翰福音在讲到圣灵的工作时,会称呼圣灵是"保惠师",意指帮助者、解释者、见证人、检控官及启示者。
有趣的是,约翰没有提及关于耶稣受洗或设立主的圣餐,而是对与这些圣礼或仪式同时发生的周边事件,作了更加详细的描述。于是一些学者借此推论,约翰正在与第一世纪末过度高举洗礼和圣餐,甚至认定这些礼仪本身有权带来救赎的概念对峙。在约翰福音中独特地出现或是强调的其他主题,包括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审判与爱之间的对立;经常出现的字词包括"世界"、"见证"、"真理和常在"。
B. 约翰福音的独特性
为什么约翰福音如此不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这卷非常不同的福音书?人们多年来相信,由于早期教会传统认为约翰是最晚期的作者,所以他的作品,就是基督教思想在经过长期发展而来,最后产生的一卷书,早与犹太人耶稣作出教导的那个年代相距甚远。我们也从昆兰古卷发现,约翰使用的部分用词,在当代看来颇具希腊人或诺斯底主义者的风格──光与暗、光明之子和黑暗之子的强烈对比──事实上,这样的内容也会出现在具有浓厚犹太色彩的作品中。
我们能从早期教会传统知道,约翰是在以弗所及其周围写作这卷福音书,他写作时的年纪已经非常老迈,很可能是八十几或甚至是九十几岁。那时或许是由在多米田皇帝统治,而诺斯底主义正在崭露头角。假使约翰所使用的语言,部分用语具有浓厚希腊哲学或诺斯底群体的文化,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他所使用的语言是人们所明白的,只是随后再将之重新解释或处境化。虽然诺斯底主义者相信耶稣是上帝,不过他们很难理解耶稣的人性。因为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我们在谈到诺斯底主义的课程中曾经提过,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本质上是邪恶的。
因此,约翰就在他的福音书中作了这样的开头: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而当我们读到1章14节,会发现他强调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然而,在第一世纪末的以弗所,有些事情正在发生,其中之一就是信徒与当地犹太会堂彼此产生强烈的敌对。我们能从启示录2章9节读到关于这些事的记载。因此,约翰福音也特别记载了耶稣的教导中的另一个部分,就是涉及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只有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在世上时不只一次往耶路撒冷去,并且指出祂如何真正履行所有主要的犹太节日。如果约翰福音像马太福音一样,写作对象的一部分是周边相当明显有敌意的非基督徒犹太人,并要向他们作出抗辩,这样的写作手法有其道理。
约翰福音为什么如此不同?我们还能给出许多其它答案。其中一个答案是,约翰可能是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马太、马可和路加之外的唯一一位作者。因为假如实际上这四个见证人彼此独立,或许约翰就不会显得如此不同了。
C. 约翰福音的作者
约翰是谁?教会历史强烈偏向认为他就是门徒约翰,尽管出自早期基督教作家帕皮亚的一个引言,使得我们无法肯定,作者会不会并非门徒约翰,而是一名也叫作约翰的早期基督教长老。假如这位第二位约翰,是第一位约翰的门徒,那么我们或许就能推断,所有约翰所记载的内容都是在第一世纪末写成的,也不需要把他写作时的年龄想得那么大。但是,教会历史和传统证据,却偏向将门徒约翰视为作者。许多现代学者经过更加深入研究,发现相较于对观福音,约翰福音察觉出更多编辑或编写阶段,不过研究结果也逐渐转向承认,写作手法的一致性贯穿了这卷福音书。
D. 约翰福音的结构
约翰福音的结构与马可福音十分相似,能够整齐地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集中于七件神迹或记号,后续紧接着七段长篇叙述、讲论或讲道。这些内容大多都是约翰福音独特的记载,或许是因为约翰刻意不想再度重复,那些早已传承了好几代下来的教导内容。福音书的后半部转向受难,也就是耶稣基督在世上最后一周的相关事件。如同马可福音一样,约翰福音将这个主题叙述得十分详细,这也是它与对观福音产生最多重叠的部分。不过,尽管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的差异,亦不论我们读了哪卷福音书,都会被提醒──神迹与受苦、荣耀与羞辱、得胜与十架,都对耶稣的服事作了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