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I. 基督生平简介
在这一堂课,我们终于预备整合四卷福音书──马太、马可、路加、约翰所提供的资料,来探究基督的生平。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我们要记得在前两堂课所强调的重点,每当我们在任何一卷福音书中读到任何圣经的记载,都需要留意该卷福音书背后广泛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所怀抱的独特关注。然而,在这样的探究系列课程,当我们将四卷福音书所叙述的资料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我们尽力建构出耶稣生平事迹的时间顺序。
II. 年代概述
我们显然需要以时序性的概述作为开始。或许有些人会因为听到学者的这个见解,而感到惊讶:耶稣的出生时间,不晚于今日所谓的主前4年。耶稣怎么会在"主前"4年诞生呢?答案当然是因为在耶稣的时代,没有人使用主前或主后的术语。对当时的罗马人来说,所谓的主后1年,约莫是罗马纪年法的第754年,意指在他们建立罗马城(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的754年后。
A. 基督的出生日期
当时的犹太人以世界被造之日,作为计年的起点。在第五世纪,身为年代学家的天主教教士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Exiguus),试图重新计算基督教时期最初相关事件的发生日期。他后来所提出的日期,最终成为重新计算年历的理论基础,如今也几乎受到世界各地的人们采用,以他们认为基督诞生的那一年来计算日期。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历史资料,可供狄奥尼修斯使用。
后来我们从(自第一世纪被保存下来)的约瑟夫的著作发现,根据这位犹太历史学家所提供的日期,在耶稣出生时,希律统治和带领加利利和犹大(以色列的领土)。而他过世的那一年,如今被称作主前4年。所以,既然孩童耶稣不仅存活了下来,希律在世时祂的年纪甚至还超过两岁,那么祂的出生日期应该还要再更早一些。我之所以说那时耶稣的年纪至少有两岁以上,是因为我们在马太福音读到,希律屠杀了伯利恒及其周围两岁以下的婴孩。倘若这并非一场大规模的过度杀戮,那就表示希律王或许知道,这位明显带有皇室血统的孩子,大概是在几年前出生的。因此,我们可以估算耶稣诞生的日期,是在主前6至4 年之间。
B. 基督的童年及事奉的日期
关于耶稣的童年,福音书只记载了一件事,就是祂在12岁时在圣殿教导众人,对应下来那年大约是主后7年。之后,我们便很快地来到基督成年之后的事奉。不过,至少根据我们现在能取得的资料来源,这些资料并不完全一致。按照路加福音3章1节的记载,当耶稣开始出来传道,也正是施洗约翰在事奉的时期──那时是皇帝提庇留在位第15年。遗憾的是,提庇留一开始大约是在主后12年,与前任皇帝亚古士督共秉朝政,直到约莫主后14或15年才独揽大权,因此我们不能确定要按照哪一个年分来计算。路加同样也没有对此作出确实记录,因为他只告诉我们那时耶稣大约是30岁。
另一处的相关经文是约翰福音2章20节,讲到在希律下令重建圣殿后第46年的逾越节,耶稣在耶路撒冷开始祂的服事。根据约瑟夫的资料,圣殿大约是在主前19或20年开始重建,因此耶稣开始事奉的那一年,应该是在主后28年左右。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耶稣或许是在短期内跟随了施洗约翰之后,而在主后27或28年开始事奉。
我们也无从确定耶稣受难的日期,因为出现在星期五的逾越节,是发生于主后30和33年。当我们尝试对照使徒行传和后来的基督教年代表,就会发现这两个日期似乎都有可能。虽然支持受难日期是在主后33年的观点,汇集了比较多的资讯,但是只有少部分材料可以纳入。其实,公平来说,支持受难日期是在主后30年或33年的学者各有一半,虽然倾向受难日期为前者的证据,或许稍微多一些。
这个观点也符合约翰福音提供的资讯:因为只有约翰福音告诉我们,耶稣经常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而我们也根据约翰福音,推算基督事奉的时间大约持续了三年,可能长一些或短一些。除了这些大概准确的数字之外,我们很难将全部福音书的资料整合为一个,而且是唯一正确的年表。不过《四福音和谐本》写成,也代表四卷福音书的资讯并非彻底相互冲突。实际上,有些方法能将它们提供的资讯整合在一起,福音书本身也经常按照主题或时序来编排材料。显然它们和许多古代历史学家的作品一样,并不十分重视年代顺序的准确度,这一点与许多的现代人不同。
C. 耶稣事奉的年代大纲
接下来,我们将依循这个粗略的基督生平年表,陆续讨论耶稣事奉的几个主要阶段。通常我们会把耶稣的事奉分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时间大约是一年:第一年,祂的事奉鲜为人知(约翰福音对这个时期提供最多的资料,我们将在下一堂课回过头来讨论);第二年,祂在加利利的事奉大受拥戴;最后一年,耶稣的事奉走到结尾。在春天的逾越节节庆时期,祂被钉在十字架上,而这一年或许也能被描述为遭受拒绝的一年。那么,现在让我们回到起点。在本堂课接下来的内容和之后的几堂课,我们大致上会依序探讨耶稣生平的重要阶段,从四福音中指出在各个阶段中发生了什么事,并且发现它们针对关键议题提出的解释和神学重点。
III. 耶稣的诞生和童年
两卷福音书描写了耶稣的诞生和童年,那就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它们都用了两章的篇幅来讲述这一个主题。但是,有关耶稣诞生和童年的事件,这两卷福音书提供给我们的资讯却十分不同。
A.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两个不同的家谱
马太福音以家谱作为开始,路加也收录了一个家谱,只是稍晚了一点,在第3章才列举出来,而且他提到的一些名字与马太福音的不太一样。有两种普遍受到认可的观点,对这一个现象作出解释和协调:马太在乎的是耶稣养父约瑟的家谱,路加关注的是生母马利亚的家谱。另一种说法认为马太所记载的是耶稣在法律上的家谱,而路加所记载的是耶稣在血缘上的家谱;然而,由于这两个家谱都连接到养父约瑟的家谱,就能证明耶稣拥有皇室血统,因此也就拥有作为弥赛亚的凭据。
B. 马太的记载
无论如何,马太都非常刻意将耶稣与旧约连结在一起。有一个解释指出他在马太福音第1、2章所选用的材料,表明他很重视耶稣的身分,以及祂在哪里诞生。他在家谱中强调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而在第1章其余的散文内容部分,他将耶稣描绘为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这个身分完全应验了先知以赛亚说到,关于童女怀孕生子的预言。第2章接续对此作出补充,并且针对耶稣的诞生、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伯利恒(2章1至12节);耶稣一家逃往埃及(2章13至15节 );伯利恒城外的拉玛(2章16至21节),以及在这一章的最后两节经文所提到的拿撒勒。
马太非常关注耶稣的身分,以及祂诞生的地点。另外,他也在第1章提了一次,第2章提了四次,加起来总共五次,提到耶稣如何应验旧约圣经的预言。在这五次的记载中,有些非常直接表明预言已经应验,好比弥迦预言弥赛亚将要降生在伯利恒。而在其他情况下,马太采用古代或一般犹太人的预表法(typology)──撷取一段经文(不一定是预言),内容涉及上帝在旧约时代中所展现的救赎行为中某些重要的模式。
马太引用何西阿书11章1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在何西阿书,这一节经文并非预言,而是将上帝的百姓以色列人比喻为祂的儿子,在出埃及记所记载的时期,离开埃及得着自由。但是, 马太认为这段经文不只是凑巧,而是出自上帝的安排,因为即便耶稣是上帝子民终极和完全的解放者,作为一位男婴时,祂还是必须逃到埃及,再从那里离开。
这个写作手法也向我们说明,马太是依照典型的犹太人思维,认为预言已经得到应验,又或许是我们今日所翻译的"完全应验"。若要为在这几章及其它福音书中出现的一些预言,提出最佳解释,可以说它们结合了预言及预表的元素。倍受争议的预言尽管有些可能并非必要,例如在以赛亚书7章14节,提到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从上下文来看,那个孩子明显指的是活在以赛亚时期的某个人,因为经文接着说到,在他还不够大、不知如何分别对错以先,以色列所惧怕的两个王将无法对他们造成威胁。另外,在以赛亚的时代,严格来看那位年轻的妇人并非处女,马太却认为这个预言在以赛亚的时代未曾应验。他相信耶稣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是在祂生父没有参与下,才能完全应验这个预言。
我们可以说这是预言的多重应验,或预言的"重叠原理",好比我们观看一座山脉时,通常看不到它后面紧随其后的山峰。犹太人在宣告预言和理解预言应验的时候,这些写作方式都是普遍得到理解和接受的,也能说服犹太听众相信,马太描述的是超自然的事件,出自于上帝心意的某件事正在发生。如果我们将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的前两章互相对照,便能看到相同的主要角色、相同的主要事件,同时各自伴随许多不同的细节。
C. 路加的记载
路加在第1章和2章的写作模式,是要描述关乎两个关键人物诞生的事件:耶稣的先锋施洗约翰,以及耶稣自己。这两章的大纲简要如下:在前言之后,1章5至25节预言了施洗约翰的诞生,1章26至38节预言了耶稣的诞生。在1章39至56节,两位得知预言的母亲互相造访,让她们即将出生的孩子有所相交。接下来,1章57至80节描述了施洗约翰的诞生,2章1至40节则详述了耶稣的诞生。而在2章41至52节,记载了耶稣生平一个独特的事件──孩童耶稣在12岁时,在圣殿教导众人。
我们发现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这两个人物诞生的相关事件,其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根据路加的平行叙述,施洗约翰和耶稣的父母都是敬虔之人;他们都经历神迹性的怀孕;天使向他们宣告孩子的诞生,将具有先知性和救赎性的意义;他们最初对此感到怀疑,后来接受并且赞美上帝。实际上,路加福音第1章和2章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耶稣或约翰的父母,或圣殿中年老的先知西面及女先知亚拿所讲的话语,大多数都是诗歌体裁。
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写作方式常见于古代的犹太教,以本质上近乎颂歌的型态,来赞美上帝透过这两个孩子所要成就的大事。事实上,在教会历史中较为注重礼仪的教会,会赋予这些祷词和颂歌重大的意义,而其中最著名的无非是马利亚颂,同时也称为"尊主颂"(Magnificat),这个名称出自于以拉丁文翻译的诗歌首字。除了这些明显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明显的差异:约翰仅是先锋,他将得救的道路指向耶稣;约翰由不能生育的妇人,因着超自然怀孕而诞生。
耶稣的诞生却更加超自然,祂乃是由童贞女所生;甚至是专门描述耶稣诞生的篇幅数量,也清楚表明祂才是这两章的焦点,也是天使在2章11节所庆贺的对象──"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加福音在这头两章的结尾,提到了另外一件事。12岁的耶稣在圣殿以智慧和问答,令教师们感到十分惊奇。对犹太人来说,男孩到了12岁是象征成年,可以承担诫命的要求,这在希伯来文中如今依然被称作"犹太人的成年礼"(Bar Mitzvah)。然而,有趣的是,除了这一件事,我们在福音书中看不到任何关于耶稣的童年、青少年,甚至青年人的记载。
我们猜想祂先成为父亲约瑟的学徒,或许后来全时间在他的木匠店中工作。尽管后来出现的次经福音书试图以各种惊人、神奇的壮举,来赞扬、夸大、荣耀孩童耶稣,可是耶稣的童年显然十分普通。
耶稣是一个顺服的犹太男孩,此时的祂并没有如同祂后来所做的一样,施行神迹震惊众人。路加在开头几章的结尾,也肯定了这一点。路加福音2章52节写到,耶稣随同父母回到拿撒勒之后,祂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而这些是所有孩子会自然成长的四个方面:心智、身体、灵性和社交。
D. 比较路加和马太的记载
马太和路加皆以独特的写作方式,来描述共同的关键主题: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希望,祂成全了旧约,也要将上帝的祝福带给外邦人和遭到排斥的人。马太尤其强调耶稣乃是真正掌权的王,而非篡夺者希律,尽管希律企图杀害婴孩耶稣;而路加更加强调的是耶稣的普世性,祂是救主也是生命的主,并且如同开头几章的角色所歌唱的颂歌所提到的,祂实际上也将带来灵性和社会经济上的自由,以致翻转这个世界的标准和信念。现在,福音书往前了一大步,描述耶稣成年后开始出来事奉。祂再度与施洗约翰相遇,接受他的洗礼,从而为大约三年的时间,这个关乎祂的生平更加公开的阶段作好准备。
IV. 施洗约翰
事实上,四卷福音书都向我们介绍了施洗约翰。至少从福音书提到他的篇幅,便能发现显然他是耶稣身旁最突出的人物。约翰被描述为一位先知,他的衣着、他服事的地点──旷野,以及他不时传达出带有审判性质的信息,都会让人联想到先知以利亚。事实上,马可和马太福音特别总结了约翰的信息,是要呼召人悔改、接受洗礼,好能使罪得赦。
依照犹太人的文化,悔改是指行为及内心的改变。而当一个犹太人呼吁他的同胞,在上帝的面前作出如此彻底的悔悟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事。因为自从伟大先知的时期开始,先知宣讲的信息是,上帝要审判大多数不忠于祂的以色列民。另外,约翰甚至还呼召人们到约旦河受洗。洗礼是昆兰的爱色尼人奉行的一种礼仪,也是犹太人要求改信犹太教的外邦人接受的仪式,虽然我们无法确认犹太人何时开始以洗礼作为入教要求,这件事却成为约翰呼召和事工的先例。
但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呼召是针对所有的犹太人。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敬虔、遵守律法的犹太人,也都要接受这样的礼仪,仿佛他们实际上还没有与上帝恢复关系。约翰也谈到,跟随耶稣的人会经历圣灵和火的洗礼,明显指的是耶稣的事工会根据人们对祂的不同回应,同时带下洁净和审判的果效。
福音书提到,耶稣似乎曾经跟随约翰一段时间,而事实上,耶稣是来到约翰的面前,要他为祂施洗。不过,马太福音特别解释清楚,耶稣受洗并不是因为犯了罪,而是如同3章15节所解释的"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换句话说,耶稣这样做也表明祂认同约翰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