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3, 项活动 2

讲义

课程 Progress
0% 完成
00:00 /

作为孩子,我们的安全感大多来自与家庭成员的联系。我们想知道他们关心我们,当我们需要他们时,他们就会出现。

没有什么比知道孩子喜欢和他在一起,依靠他,向他说心里话,向他学习更让父亲高兴的了。同样的,上帝,我们的天父,邀请我们就近祂。阿爸(Abba)是犹太孩子用来称呼父亲的亚兰语。英语中与阿爸(Abba)对应的词是爹地(daddy)或爸爸(papa)。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8章15节说道,”因为我们是神的子女,所以我们可以呼叫,【阿爸!父!】”以鼓励我们用这样充满感情的名字来称呼祂。上帝不但邀请我们来,而且张开双臂,期待我们与祂亲近。祂不是一个严肃冷漠的父亲。祂是我们的天父,并渴望我们认识祂。

但是,我们如何学习与天父建立一个令人满意的祷告关系呢?答案在于观察祂儿子的祷告生活。

I。耶稣以祷告为优先

在马可福音1章35-39节,我们看到耶稣把祷告摆在首位。当耶稣医治病人和被鬼附的人后,尽管精疲力尽,耶稣清早起来,到旷野地方去祷告。耶稣好像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得到祂灵里的重心。彼得打断了耶稣的灵修时间,指出了有许多需求的群众的需要。主没有对眼前的需要作出反应,而是重申了对其他城市更重要的事工的委身。

仔细阅读这篇经文,就会看到我们主自己灵修生活的内在运作。

• 寻求独处与交通

“次日早晨, 天未亮的时候, 耶稣起来, 到旷野地方去, 在那里祷告”(马可福音1章35节)。



为什么耶稣基督需要一个静默的时间呢?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弱点和罪恶。一个委身的信徒往往感到需要被洁净和更新。但是圣经教导我们的主是无罪的,祂“不知罪”(哥林多后书5章21节)。那么,门徒睡觉时,耶稣为什么到旷野去呢?

主耶稣在地上事奉时,选择了限制使用祂的神性。祂是完全的上帝,然而祂选择依靠天父和内住的圣灵透过祂工作。祂这样做是要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依靠上帝。耶稣寻求与天父独处就是祂依靠天父的表现。“旷野地方”这个词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沙漠、荒地、无人居住的地方”。

在经历了诸如医治残障和疾病痊愈等充满深刻的情感互动之后,基督需要通过独处更有效地与天父交通。

信仰的道路需要不断地到上帝那里寻求祂独特的指引。耶稣与上帝独处的时间,使祂的异象从局部的需要,转向更大的外展事工。

•在纷扰中聆听上帝的指示

“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见了就对他说:众人都找你。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马可福音1章36-38节)。

37节中“遇见”这个词更好的翻译是“追捕”。你能想象一个更烦人的场景吗?彼得认为他最清楚基督应该怎样渡过祂的一天。他甚至願意打断主的祷告时间来提出他的建议。西门彼得所表达的需要显然是迫切的:“每个人都在找你”。

积极服侍的人(无论是全职的还是志愿的)都逃不过一些事工的“利益集团”的压力。他们的需要往往是合理的,有时会请代表提出紧急请求。然而,看看耶稣做了什么。祂不担心别人认为他不顾眼前的需要。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祂从天父那里得到了去别处的指示。

你会认为耶稣安静的时间会让祂对身边的人更加敏感。但是,
如果我们只满足眼前的需要,就忽略了神对失丧者充满怜悯的
关怀。与祂父亲独处的时间使耶稣回到祂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寻找并拯救那些失丧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节)。

•落实应用

“于是在加利利全地,进了会堂,传道,赶鬼”(马可福音1章39节)。

我们很容易跳过本段最后一节的意义。这节不仅是对前一节的回顾。第39节的呼应,总结了整段经文。耶稣确实做了祂说要做的事。耶稣进了会堂,并且传道。

“传道”一词在新约中屡见不鲜,因为使徒们沿用了主的模式,通过到处传福音来扩张事工。耶稣传道锁定的范围扩大到“全加利利”。后来,祂的门徒也追随祂的脚踪,直传到“地极”
(使徒行传1章8节)。

重要的是,要运用我们祷告的时间。当我们效法祂的榜样(彼得前书2章21节),并在圣灵的大能里应用祂的话,我们就与基督有了有意义的相交。

II。一种有效的祷告方式

ACTS一词是一个缩写,由每个英文字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可以作为平衡祷告时间的指南。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了在祷告中回应
上帝的一个关键要素:崇拜(
Adoration)、认罪(Confession)、感恩(Thanksgiving)和恳求(Supplication)。让我们来看一下每一种方式,看看它们是如何融入到一个有活力的祷告生活。

•崇拜(Adoration):因祂是上帝而敬拜祂

当你反思在读经中所学到的,告诉上帝你为祂的哪些属性表示赞赏。敬拜(Worship)一词在英语中最初的拼写是“worth-ship”,意思是承认某物的尊严和价值。这是天使和被救赎的人类向天父表达的,也是我们在地上的特权:“主啊,你配得荣耀、尊贵和能力”(启示录4章11节)。

•认罪(Confession):承认犯罪

当我们接受基督为救主的时侯,我们就在上帝面前得洁净,脱离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罪。然而,我们的罪性仍会让我们不顺服。当我们选择不顺服上帝,我们的心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心向上帝敞开,我们需要定期向上帝承认我们的罪。在新约中,认罪(Confession)这个词的意思是:“与上帝说同样的话,或同意上帝的话”。这是一个不作任何尝试去论理的时刻。相反的,我们必须对上帝开诚布公。其结果将是一种只有基督的血才能带来的洁净和添加力量的感受。

•感恩(Thanksgiving):为上帝的恩典感谢祂

感恩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美德。在记录人类远离上帝的过程中,保罗列举了人类坠入堕落的一系列罪恶。令人惊讶的是,使徒又加上一句:“也不感谢他”(罗马书1章21节)。

相信耶稣基督,就是领受我们所不配得的,上帝白白的恩典。当我们站在赐下恩福的上帝面前,恩典的礼物倾倒流下,我们就要发出感恩。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数算你的恩典”。

•恳求(Supplication):向上帝祈求

孩子们都可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需求。然而,慈爱的父母乐意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你有否留意到用惊喜的礼物来取悦小孩子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呢?耶稣从属灵的角度说:“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路加福音11章11、13节)

恳求是让在天上的父晓得我们的需要,祂关心我们,并且迫切地希望按照祂的美意回应我们。

III。祷告是一种生活方式

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翰福音14章21节)。

如果我们只把每天灵修时间看作是精神上的绿洲,我们可能会陷入分离我们的属灵生活的试探。

从伊甸园至今,上帝一直愿意与祂的子民在生命的旅程中同行
(创世记3章8节)。因此,把我们在读经和祷告中学到的东西带入整个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IV。将与上帝的对话带进当天的生活中(路加福音24章13-32节)

我们的主与两位正走在以马忤斯路上的人相遇,这个相遇充分体现了如何在一天中与上帝交谈。

•在现实生活的问题中遇见耶稣

“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哩。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路加福音24章13-16节)。

对于正走在从耶路撒冷到以马忤斯村庄那段老路的这两个人,我们所知的甚少。但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他们很苦恼。他们正在经历一场“内心的冲突”,源于一个令人无比失望的人生经历。而这个他们深思熟虑的问题与一位知心朋友有关。我们人类是天生的问题解决者,而且我们通常不会独自解决问题。

正是在感受到人类需要的这种氛围下,耶稣在他们走路的时候走近他们。多么奇妙的话:耶稣走近他们,和他们同行!复活的基督真的想要侵入我们人类的环境并进行对话。生命是一段旅程,基督想要成为我们的同伴,而不只是我们在最后一个休息站与之交谈的人。

•试着理解上帝的道路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二人中有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

耶稣说:“什么事呢?”他们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路加福音24章17-24节)。

为了回答基督的问题,两人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困惑。他们简短精要的总结,描述对拿撒勒人耶稣成为救赎以色列民族的弥赛亚的盼望。然而,祂却被以最残酷的方式处死——钉死在十字架上。可是令他们更感到不解的是,有人说祂的坟墓是空的,而且出现了一个天使。

走在我们主旁边的这两个人,因为梦想破灭而受挫。他们的经历与我们许多人的经历相似。

做人就是透过钥匙孔看人生大事。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一部分。

对于一个明显的悲剧,圣经所教导的,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往往是说不通的。无论是我们期待上帝如何回应我们的祷告,还是我们如何看待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不幸,我们的理解充其量也只是有限的。

但是耶稣要我们在经历中告诉祂我们的忧虑。祂善于倾听和关心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因为我们与基督的关系是独一无二的,应该伴随我们人生经历的是透过祷告专注于祂。

•让耶稣为自己解释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章25-27节)。

我们主的回答听起来很唐突。然而,在现实中,这个处境是教育的一个案例。看看措辞。“愚蠢的人”是一个复合词,字面的意思是“没有知识”。在以马忤斯路上的这两个人受制于有限的信息。

“信心迟钝”隐含的意思是,在相信上帝所宣称的,“迟钝和缓慢”。接着,耶稣为属灵的无知提供了唯一的解药,那就是获得更多的信息。老师把他们的注意力带到旧约圣经的关键段落上,这些段落解释了弥赛亚在得荣耀前,必须先受苦。

今天,给我们的功课是,当我们陷在深深的失望中,我们需要记住,我们可能缺乏完整的信息来理解它。随着生活的继续,上帝可能会提供更多的信息或人来将问题迎刃而解。但在某些情况下,直到我们在永恒中与基督面对面,我们才会找到答案。然而,因为世上的生活如同一个属灵的训练营,我们必须虚心求教,与那位独一的老师保持紧密联系,这样,我们的信仰和知识才能成长。

•学习保持对话的畅通

“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路加福音24章28-29节)。

有时候,当我们到达一个目的地,一个意想不到的旅行伙伴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希望他离开。两个旅行者听这个“神秘的陌生人”已经讲了好几英里,他们还想听。他们便说:“和我们同住”。他们想要款待那位对弥赛亚的预言提供如此深刻见解的“那一位”。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环境会自然地滋养或阻碍我们灵性生活的发展。关键是,我们需要辨别自何时起,我们与主失去联系,并且知道如何重建我们与祂的亲密关系。

•回应所瞥见的属灵活动

“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加福音24章30-32节)

这让人想起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掰饼祝谢。这里说,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祂来。

从前,他们的眼睛被“蒙蔽”,认不出祂来;现在,他们的眼睛开了。有趣的是,“开”(open)这个词与“愚蠢的”(foolish)和“无知”(ignorant)有相同的词根,意思是“开啓心窍”。一旦他们的头脑明白了祂是谁,他们就能凭以前的经历认出祂来。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主超自然的消失并没有激发他们之间任何有记录的回应。相反,他们思考的是在路上的感觉,以及与耶稣就圣经对话的感觉。

当耶稣在路上解释旧约圣经时,他们的心被超自然的洞察力所点燃。耶稣讲解圣经,“打开”了他们对圣经的理解的这个词,与他们在晚餐时眼睛“打开”而认出耶稣的是同一个词。

认识圣经中和人生经历里的基督应该是一个长时间,贯穿终日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的事件。

课程材料

文稿聆听指南